“過去認為人多是負擔,現在看人多是一種資源,而且是區域經濟競爭力的核心資源。”
“論困難哪個地方都有困難,有困難到處叫苦沒人會同情你。要把自身做好,把自己好的一面展現出來。”
近年來,皖北人口大縣——渦陽發展跑出了“加速度”,特別是今年一季度渦陽發展速度躍居全省縣域第一。如今的渦陽,不僅是經濟崛起,在城鄉面貌、干部精氣神等方面都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渦陽的改變是如何發生的?
近日,《決策》專訪渦陽縣委書記胡明文,深入剖析渦陽高質量發展之道。
“人是皖北核心競爭力”
問:近年來,渦陽發展勢頭非常迅猛,特別是今年一季度GDP增速躍居全省第一。渦陽是如何跑出發展“加速度”的?
胡明文:進入新時代,尤其是“十三五”以來,渦陽迎來了最好的發展機遇。
從外界來看,一是中央、省重點戰略疊加期的機遇。鄉村振興、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淮河生態經濟帶、加快皖北地區發展等政策,為渦陽搶抓政策利好、加快發展步伐提供了難得機遇。
二是獨特的區位交通優勢。渦陽地處皖、豫、魯三省交界,承東啟西、接南連北,是長三角發達地區重要的腹地城市。渦陽境內立體交通網絡正在形成,區位優勢日益凸現。
三是各種新技術、新業態層出不窮,為后發追趕提供了可能,特別是綠色裝配式建筑、新能源、電子商務等得到突破性發展,成為后發趕超的重要支撐。
從自身來看,一是擁有豐富的人口資源優勢。渦陽戶籍人口達170萬人,適齡勞動力超過100萬人,其中外出務工人員超過40萬人,擁有一大批在外從事機械加工、智能制造、電子科技等行業的熟練產業工人,“鳳還巢”進程不斷加快,將為企業提供非常穩定的職工隊伍。
二是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優勢。渦陽農業生產要素配合良好,有“渦陽大豆”等多項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農業資源豐富且具有極強的競爭力。
三是具有強烈的發展愿望。近年來,渦陽縣委、縣政府作出的各項決策部署,順民意、合民心,積極因素、正能量不斷顯現。全縣人民滿懷求發展、奔小康的強烈愿望,已形成團結一心、人心思上、埋頭苦干的大好局面,為渦陽加快發展、追趕跨越凝聚了強大動力。
問:來皖北之前,您長期在省城和經濟發達縣區工作。主政渦陽5年來,有什么樣的感悟?
胡明文:在渦陽5年的工作實踐,我愈發體會到省委、省政府提出皖北振興決策的英明。近年來經過全省上下共同努力,皖北發生了很大變化。具體到渦陽來說,我越發感受到皖北蘊含很多發展機遇,特別是經濟進入新常態后,在經濟轉型過程中,皖北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從宏觀層面正在凸顯出來。
過去認為人多是負擔,現在看人多是一種資源,而且是區域經濟競爭力的核心資源,是工業化、城鎮化最寶貴的資源。對我們來說,就是要把渦陽的資源優勢發揮出來。我們立足自身優勢,堅持工業化和城鎮化雙輪驅動,利用人力資源相對豐富、空間相對廣闊的優勢,積極謀劃引進一些適合渦陽發展的產業。
比如綠色裝配式建筑產業,這是一篇無中生有的文章。該產業空間需求大,用工需求多,同時市場需求比較大,皖北地區是人口密集區域,市場前景很廣闊,這是我們無中生有謀劃的一個產業,取得了顯著成效。
在城鎮化方面,主要是把基礎設施、征遷安置、教育衛生做好,讓40多萬在外打工人員能回到家鄉來就業創業,讓他們的孩子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老人有良好的醫療。
另一方面,把招商引資做好,把產業發展起來,他們回來有就業機會,有良好的居住環境,現代服務業就有了發展的基礎。
“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
問:干事創業關鍵在人。近年來,外界普遍評價渦陽“發展態勢好、干事氛圍好、干部評價好”。渦陽是如何轉變干部作風,激發干部干事創業激情的?
胡明文:我剛來的時候,一些本地干部和在外的渦陽人對渦陽發展缺乏信心。但經過深入了解,我能感受到大家都有一種強烈的發展愿望。
雖然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和困難,但渦陽已成為“鍋底”了,不能再下滑了,已成為廣大干部群眾的強烈共識。突破口就是把大家的思想統一到發展中來,統一到新發展理念上來。從解決干部信心不足、自甘落后的思想問題入手,以思想解放帶動觀念變革,樹牢“見旗就扛、見杯就奪”的爭先意識,全面提振干部干事創業精氣神。
我們圍繞“大建設”創新體制機制,激發干部隊伍干事激情。建立“一套班子、一套機制、一套流程、一套保障措施”新機制,強化績效考核,優先提拔干得好的干部,樹立擔當干事的“風向標”。
把那些綜合素質過硬、群眾公認度高的優秀干部提拔重用,建立干部職工關懷制度,積極推進公務員職務與職級并行,認真落實鄉鎮工作補貼等制度,大大提升干部干事創業的精氣神。
在我看來,我們的干部不是不想干事,而是更多表現在不會干事,不知道怎么干。典型的像征地拆遷,過去拆不動,七八年才拆了40萬平米,這幾年拆了400多萬平米。我看了過去的一些征地拆遷政策,問題較多,難以執行,后來了解發現,原來是這里抄一句那邊摘一條,拼湊成一個所謂拆遷政策,自相矛盾,漏洞百出。機械理解政策,不會系統思考、結合實際去抓好落實的干部不在少數。
新一屆縣委把“謀發展、優生態、實作風”作為重要的要求目標,樹立鮮明的用人導向。在20字好干部的基礎上,結合渦陽實際提出“五線四型”干部用人導向,即基層和脫貧攻堅、招商引資、信訪維穩、文明創建、大建設一線;經濟型、建設型、管理型、數字型,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成為干部任用新常態。
過去動干部,還沒動就滿城風雨。樹立鮮明的用人導向,讓我們嘗到了甜頭。我經常跟干部講,渦陽在大發展過程中最缺的是人才,最需要的也是人才,我相信你們都有本事,但你們要展現給人民群眾看,不管在什么崗位,不管是正職還是副職,現在正是用人之際,不要托關系、走門子,更不要打聽領導有什么愛好,這樣只會適得其反。
我可以很自豪地說,5年來調整了這么多批干部,每一名干部都能放在桌面上說清楚,這一點極大增強了干部的信心。
招商引資“渦陽秘訣”
問:近年來,渦陽新興產業發展迅速。在推動產業轉型和新興產業發展方面,渦陽有什么樣的經驗?
胡明文:我們堅持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努力構建縣域現代產業體系,培育壯大產業發展新動能。
一是走好農業大縣轉型路。瞄準生態有機循環農業發展方向,圍繞“一粒種子”“一顆大豆”“一根苔干”“一棵槐樹”“一片藥材”“一欄畜禽”等特色產業,提高農業品牌化、標準化,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逐步實現農業大縣向農業強縣轉變。
二是走好工業立縣振興路。圍繞千億工業、百億產業目標,依托勞動力富足、發展空間相對較大優勢,積極主動承接發達地區制造業轉移,重點打造綠色建筑、生態有機農產品加工、智能制造、能源化工新材料4個百億元產業集聚區。把民營經濟作為發展主體,貫徹落實安徽省促進民營經濟發展30條,常態化開展“四送一服”。2018年,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66.2%。民營經濟發展連續三年受到省委、省政府通報表彰,正宇集團進入全省民企百強。
三是走好現代服務提質路。突出高端商貿、特色街區等,重點打造城南新區核心商圈;加快發展全域旅游,深度挖掘地域特色和文化內涵,推進旅游業提檔升級;以推進“電商渦陽”建設為突破口和切入點,推動一二三產業、線上線下、內外貿深度融合發展,催生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
問:當前區域競爭更加激烈,特別是招商引資困難重重,但渦陽縣卻好項目多、工業項目多,開工快、建設快。渦陽如何做的?
胡明文:論困難哪個地方都有困難,有困難到處叫苦沒人會同情你。要把自身做好,把自己好的一面展現出來。在招商引資中,關鍵是要講好渦陽故事。
渦陽縣地處中原腹地,方圓兩百公里范圍內輻射1.2億人口。雖然目前不通高鐵,但有青阜鐵路直通青島港。更重要的是渦陽周邊沒有大城市,沒有大城市帶動看起來是我們的一個短板,但從另一個角度說,沒有大城市意味著大家都有成長起來的條件,成長為中等城市的機會。
所以,我們提出要從“城關”走向城市,從農村走向社區,推動新城展新姿、老城煥新貌、集鎮出新顏,把渦陽建設成為50萬人口宜居宜業的中等城市。
招商引資首先要揚長避短,發揮我們的優勢,增強外來投資者的信心。同時,要用軟件環境彌補硬環境不足。投資者更看重軟環境和政府服務效率,營造良好的環境就能吸引真正有實力的企業。
其次要做好產業謀劃。我們把產業謀劃作為推進縣域經濟發展的一個主抓手。產業謀劃作為縣域是最難的一件事情,為此,結合渦陽自身的特點,認真學習中央的政策、省里的文件,從政策文件中找到適合發展的突破口。
比如綠色裝配式建筑產業,就是從國務院支持裝配式建筑產業發展的一個文件中看到了機遇,在供給側改革“三去一降一補”的前提下,中央發文件鼓勵發展,那無論如何要抓住這個機會,謀劃這個產業。
產業發展有自身的規律,需要龍頭企業,形成一個產業鏈,進而形成產業基地,這是一個過程。謀劃產業時首先招引龍頭企業,比如德運糧油就是招引來做一二三產融合的龍頭企業,它一年就要消耗12萬噸大豆,占渦陽大豆年產量的三分之一。
“謀定而后動”
問:我們采訪發現,皖北縣域看到的比聽到的更好。從渦陽來看,走出了一條什么樣的發展道路?
胡明文:縣域經濟各地的發展路徑各不相同,渦陽發展是激發內生動力,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轉型發展道路。實際上,現在外界對皖北還是有一些老觀念、老框框來看待,其實這個地方真的是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民風淳樸、充滿商機的一個地方。
我對渦陽未來發展很有信心,特別是目前的發展路子是符合上級要求的,也是符合渦陽實際的,更重要的是渦陽老百姓對當下發展是認可的,對下一步發展也是充滿期待的,全縣干部激情煥發,也體現了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
改革開放40年來,縣域經濟是最具活力的區域,所以省委、省政府對縣域經濟高度重視,把縣域經濟作為推進五大發展、實施供給側改革很好的切入點。
對我們來說還需要省里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尤其是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渦陽縣170萬人的高鐵夢還沒有實現,高速公路出口離縣城20多公里,更不要說鄉鎮到縣城和高速入口的可達性還有差距,這些需要上級部門謀劃考慮,給予支持。
另外,坦率講我們的人才流失還是比較多的。如何在留住人才的同時,采取一些有針對性的措施,比如在編制和干部職數方面給予一些傾斜。
問:下一步,渦陽如何把高質量發展在縣域落地?
胡明文:首先是謀劃,謀定而后動。一定要把中央的精神吃透,中央和省里圍繞高質量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文件,比如民營經濟發展,很多政策具有很高的含金量。所以去年我們專門研究了文件,一方面積極爭取項目,另一方面中央叫我們干的事情,我們就快干、抓緊干,中央不讓干的事情堅決不干。
在落實中央精神方面,渦陽是堅定有力的。中央圍繞發展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我們第一時間關注落實。雖然我們是很小的微觀,但我覺得在微觀方面更要做好落實工作,發揮好政策紅利作用。
在創新發展方面,從宏觀上看縣域可能有很多劣勢,但從微觀角度來說,怎么選準切入口,把創新這篇文章結合自身實際做好。不管是傳統產業還是新興產業,在創新發展方面都大有文章可做。傳統產業也需要創新發展,這一塊需要把文章做細。正如老子所言,“天下大事必作于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