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第十九次會議在蕪湖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吸納蚌埠等7個城市加入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的提案》,安徽省還沒有加入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的蚌埠、黃山、六安、淮北、宿州、亳州、阜陽7個城市,正式成為城市經濟協調會一員。歷經幾次擴容,至此,長三角協調會成員單位已達41個。
這次七城加盟后,長三角覆蓋安徽全部16個市,意味著安徽全面“入長”。
2010年,從合肥、馬鞍山加入長三角“朋友圈”到如今安徽全面加入,從一壺水到一池水,長三角的邊界再度推進。新加入的七城大多地處皖北地區,離長三角傳統中心城市較遠,這次加入能夠與先發地區直接對接合作,承接長三角產業轉移,壯大自身力量。
隨著長三角一體化全面深化,長三角的集聚輻射能力也在不斷增加,生長出越來越強的向心力,長三角一體化正越來越“熱”。近幾年在長三角地區風生水起的“飛地”合作模式,正是長三角地區之間合作發展的最直接表現。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就是由上海市松江區,浙江省杭州市、嘉興市、湖州市、金華市,江蘇省蘇州市,安徽省宣城市、蕪湖市、合肥市9地共建。
長三角區域間交通一體化也在發揮著大作用。高鐵網絡擴大了城市區的范圍,重塑著城市的經濟版圖。在聯通中原腹地的亳州市,商合杭高鐵開通之后,亳州到杭州的距離將被縮短到3個小時左右,到鄭州只需1個小時,換言之,“入長”之后,亳州將成為中原地區連接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的橋頭堡,交通區位優勢得到進一步發揮。
資料圖:商合杭高鐵施工現場。
一次次擴容的背后,是長三角兄弟城市之間開放發展、協同發展、融合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美好藍圖正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