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又出手了!
10月15日,在安徽蕪湖市舉辦的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第十九次會議上,南京市與馬鞍山市簽訂了《江寧—博望跨界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共建框架協議》。在一年一度的長協會市長會議上敲定此事,足見南京加快推進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和南京都市圈建設的決心。
10月15日,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第十九次會議在蕪湖市召開。會上共有包括南京都市圈省際毗鄰區域共建合作項目在內的8個項目集中簽約。
3天前的10月11日,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南京市委副書記、市政府黨組書記韓立明率南京市黨政代表團赴安徽滁州市考察。
這次考察中,寧滁兩市簽署共同落實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南京江北新區與滁州來安縣、南京浦口區與滁州南譙區分別簽署了跨界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共建框架協議。
短短4天內,南京攜手安徽滁馬兩市,動作頻頻。由此,將形成頂山(南京)—汊河(滁州)、浦口(南京)—南譙(滁州)、江寧(南京)—博望(馬鞍山)3大跨界一體化發展示范區。
這也傳遞出強烈的信號:未來,跨界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將成為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的主要發力點,也將為蘇皖兩省新時期的雙方合作按下“加速鍵”,帶來新機遇。
直白點說,就是示范區的毗鄰區域有了跟南京上桌“吃香喝辣”大發展的機會。為什么這么說?
1、含金量高、要求高、擔當重
先來看三大示范區主要干什么。
寧滁兩市山水相連,在深化改革、基礎設施、平臺利用、環境保護、同城化合作等方面合作密切。決策雜志(微信ID:juecezazhi)梳理發現,在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后,寧滁兩市往來十分密切,光是黨政代表團訪問就達數次。
與過去雙方合作不同的是,此次南京黨政代表團考察中的最大亮點,便是打造跨界一體化發展示范區,這是過去沒有的。
寧滁兩市將選取頂山(南京)—汊河(滁州)、浦口(南京)—南譙(滁州),攜手共建各具特色的跨界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積極探索規劃管理、土地管理、重大項目管理、生態環境、公共服務等一體化協調機制,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張敬華特別強調說,推進寧滁跨界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建設,功能定位要再明確,主攻方向要再聚焦,體制機制要再優化。要完善兩市工作對接機制,及時研究解決重要問題,特別是要排出一批重點項目和重點事項,用好市場化手段、實行企業化運作,確保示范區建設蹄疾步穩、早見成效。
浦口-南譙跨界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和頂山-汊河跨界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示意圖。南京日報記者 毛慶 攝
頂山—汊河示范區要重點做好產業協作的文章,打造先進制造業轉型轉移與跨區域發展的功能性合作平臺;
浦口—南譙示范區要重點做好生態經濟的文章,打造長三角省際毗鄰地區綠色發展示范區和蘇皖跨界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
滁州市委書記張祥安則表示,在雙方多年務實合作基礎上,揚滁所長,主動作為,全力抓好合作事項的落實,努力為推動長三角和南京都市圈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貢獻更多力量、展現更大作為。
一個示范區做好產業科技創新的文章,聚焦集成電路、軌道交通裝備等重點領域,加強科技研發、產業孵化的協同協作;
另一個是做好生態經濟的文章,共建滁河生態保護區,打造“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滁河生態經濟帶。
科技創新+生態經濟,這也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主攻方向。可以肯定的是,寧滁跨界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就是要在產業、生態和體制機制上,為蘇皖兩省乃至長三角毗鄰區域一體化發展先行先試、探索經驗、做出示范。
再看南京市與馬鞍山市聯手打造的江寧—博望跨界一體化發展示范區。
決策雜志(微信ID:juecezazhi)了解到,寧馬兩市突出“一體化”和“高質量”要求,以市場化為主導,統籌推進江寧、博望跨省毗鄰地區一體化發展,重點突出產城融合同城化發展和毗鄰地區社會治理體制創新。
同時,認真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協同推動生態環境跨區域聯防共治。下一步,寧馬兩市將從規劃編制、基礎設施、生態環保、產業協作一體化等方面展開合作,全力以赴推進示范區建設,共同打造南京都市圈強勁活躍增長極,形成具有可復制推廣的跨省毗鄰地區一體化發展經驗,為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產業、生態和體制機制將是示范區建設的重中突破領域。這也是長三角毗鄰區域走向深度一體化必須要邁過的一道坎。
三個示范區,含金量高、要求高、擔當重,意味著在高起點、高層次、高目標上推進一體化,共筑長三角強勁活躍增長極,為推動省際毗鄰區域協同發展探索新路徑、創造新經驗。
2、“南京好,我們好;我們好,南京才能更好”
在長三角一盤棋中,作為東部地區重要中心城市、長三角唯一特大城市、江蘇省會,南京是對安徽發展產生直接影響的一座城市,它的一舉一動牽動著毗鄰城市的神經。
在南京都市圈八個成員中,安徽城市占半壁江山,地緣的親近和南京經濟輻射讓他們對南京倍感親近。此次,再設三個一體化示范區,無疑是“親上加親”。用張祥安在10月11日當天座談會上的話來說,就是“南京好,我們好;我們好,南京才能更好”。
南京都市圈示意圖
從南京來說,提升首位度,是未來城市發展的一項重要課題。
今年1月,在濟南、萊蕪行政區劃調整后,有一段時間,南京“合并鎮江”的呼聲很高。近年江蘇“兩會”上,屢有代表委員提交區劃調整議案,或合并鎮江、或將句容等地劃入南京。
但行政區劃調整并非易事。張敬華曾在談到南京首位度時說,“南京不能簡單地、單純地以地域面積擴大謀求總量的首位度,而是要更加注重以新發展理念實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首位度。”“南京6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能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這種情況下,一體化示范區便成為南京提高首位度的一種新發展理念。最為重要的一點是,南京看得很清楚:“未來,將不再是城市之間的競爭,而是城市群、都市圈之間的競爭。”
城市群、都市圈,是這兩年區域經濟中的熱詞。尤其是今年2月,國家發改委《關于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發布后,都市圈更是引發前所未有的關注。
這三個示范區都是南京在謀求更高首位度和做強“大南京”道路上的積極探索。都市圈需要中心城市的帶動作用,而這恰恰是南京的短板。南京要對都市圈城市產生更強的輻射和聯動,必須要在合作的深度、廣度下功夫。
從安徽來說,三個示范區全部設在安徽,這是一項重大利好。最直接的是伴隨示范區建設將帶來真金白銀和產業技術的投入。一批資金,就能增加一筆投入、盤活一批項目;一個項目,就能聯合一批企業、催生一個產業;一項技術,就能激活一個企業、振興一個行業。
另一方面,在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下,示范區將進一步拓展毗鄰省際區域合作的廣度和深度,不斷開創寧滁、寧馬合作的新局面。示范區的設立會帶來產業、資源、人口的聚集效應和規模效應。
同樣的效應也會出現在滬蘇浙毗鄰區域。今年以來,“示范區”在滬蘇浙毗鄰區域被反復著重強調。
就在10月9日,上海市委書記李強赴青浦調研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建設推進情況,稱示范區要成為“改革開放新高地、生態價值新高地、創新經濟新高地、人居品質新高地”。
可以說,“示范區”代表的是一個全新的“扇面”,將成為蘇州吳江、嘉興嘉善、上海青浦未來一個新的發展極和增長點,對三市的帶動作用會很明顯。反過來看,寧滁、寧馬同樣也都需要新增長點,兩者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當南京喊出做大做強都市圈時,也就意味著,它要以一個更開放的姿態去擁抱周邊,一體化示范區恰好承擔了先行先試的關鍵角色。這也猶如一個強勁風口,將為滁州、馬鞍山城市發展能級帶來深刻變化,機絕不可失。
這也揭示了都市圈時代下毗鄰區域合作的脈絡和趨勢,緊跟中心城市,秉持“中心城市好,大家好;大家好,中心城市才能更好”的共建共享、共融共贏理念,才能全面融入一體化,避免在競爭中掉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