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歙縣秉持“行知故里、教育強縣”的工作理念,堅持“依法督導、服務為先”的工作方針,不斷完善教育督導機制、提升教育督導水平,2019年1月,歙縣榮獲“安徽省中小學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創新縣”稱號。
一是全方位引領,促管理制度化。重全盤設計。結合工作實踐,編印了《歙縣責任督學工作手冊》和《督導工作指導手冊》,涵蓋了督導制度、工作守則、督導流程、督查用表、考核要求、舉報記錄等各項內容,印發了《歙縣中小學校(幼兒園)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工作規程》,明確了亮證、檢查、記錄、反饋、整改、回訪、約談、問責等工作流程,為督導工作提供全方位指導。重框架搭建。制定了《歙縣中小學校督學責任區建設和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實施方案》,明確了責任督學的聘任條件、任期規定、聘任程序和責任督學培訓、交流、獎懲制度,規定每個責任督學開展經常性督導每月不少于1次,工作時間不少于半天。縣教育督導委員會對所聘任的責任督學頒發聘書和督學證,督導室統一制作“教育督導責任區督學公示牌”,懸掛在各學校校門顯眼位置。重結果評價。建立健全考核評價體系。根據《歙縣責任督學年度考核表》,對責任督學每年實行業績考核,考核結果與評優評先、推薦任用等掛鉤。根據《歙縣中小學責任督學督導評估表》和《歙縣督學責任區學校督導評估表》,適時對督學責任區學校進行考核評分。根據《歙縣中小學校幼兒園教育管理工作督導考核評估實施方案》,對中小學校和幼兒園每學年組織一次督導評估,考核成績作為校長、幼兒園園長評優評先、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據。
二是多層次保障,促隊伍專業化。筑牢三級網絡。縣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設主任和副主任各1名,配備工作人員4人。第一屆責任督學22人任期結束后,2017年4月,新一屆教育督導委員會重新聘任責任督學25人,其中專職督學6人、兼職督學19人,任期3年。2018年4月,完成56名學校督導員的聘任工作。目前,全縣已經形成了教育督導室、督學責任區、學校督導員三級教育督導網絡體系。嚴格準入門檻。把好責任督學和學校督導員的準入關,堅持擇優選聘,最大程度在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年齡結構等方面合理配置。目前,我縣督學隊伍主要由教育行政管理人員、優秀校(園)長、優秀教研員、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組成,中高級職稱約占90%,人員整體素質高,能充分發揮在各領域的引領作用。夯實學習平臺。堅持“先培訓,后上崗”的原則,近三年先后組織專項業務培訓或經驗交流會10余場。在歙縣教育局信息公開網開設“教育督導”專欄,建立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微信群、QQ群,利用信息化工具,為全體督學隨時隨地學習交流提供方便。注意借鑒外地先進經驗,組織責任督學代表到合肥瑤海等地區考察學習,并邀請專家為全縣責任督學和學校督導員授課培訓,提升督導人員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
三是寬領域覆蓋,促形式多樣化。周期性督導。開展“一月一主題”的定期督導。圍繞教育中心工作,先后針對中小學落實課程計劃、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督學責任區標準化建設、創建教育試驗區、創建全國文明縣城、學生防溺水、新學期開學、中高考準備、學校安全管理、校園反欺凌等多個主題開展了督導。近年來,責任督學平均每年到校督導達百余次,提升了學校整體辦學水平。推薦性督導。注意在督導中發掘學校發展的閃光點,總結推廣經驗,推進“一校一品”特色學校建設。例如,街口、璜田中心學校聘請非遺徽劇項目傳承人定期開展教學,2017年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大型綜藝節目《中國影像方志》在徽劇發祥地歙南街源拍攝“徽劇進校園”活動場景;行知學校的徽雕、歙硯制作等民間傳統工藝入圍第二批全國職業院校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示范專業點名單;新安中學、新安小學、歙縣二中、歙州學校等大力發展校園足球,先后被評為全國青少年足球特色學校;行知學校和行知小學積極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將國防教育納入素質教育范疇,被教育部認定為國防教育特色學校。專項性督導。先后開展了學校標準化建設設施設備管理與使用、行知教育思想研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創建文明校園、師德師風建設、農村義務教育學校20條底線達標、教育教學質量監測等10多項專項督導。通過專項督導調研,及時匯總整理學校存在的共性問題,針對邊遠山區農村教師安居、城區學校大班額、農村幼兒園“入園難、入園貴”等問題提出科學可行的建議,為政府決策提供了參考,推動了《歙縣人民政府關于教育資源整合方案》等文件的出臺及邊遠學校教師周轉宿舍等一批學校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實施。
(歙縣政府辦 汪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