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下午,世界制造業大會江淮線上經濟論壇·云上徽商論壇在安徽創新館成功舉辦。論壇以“云聚徽商 智造未來”為主題,共有13位知名經濟學家、徽商領軍企業家在論壇上發表主旨演講、展開云端對話、論道徽商發展。
嘉賓大咖們發表了哪些精彩演講?現將他們的主要觀點摘編如下,一起來看。
新經濟的“乘數效應”
“新基建最大的變化,是把數據轉化成核心生產要素,數據對于提升區域競爭力越來越重要”,著名經濟學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認為,由于數據成為新的生產要素,產業邊界開始模糊,產業形態發生根本性變化。未來檢驗產業升級的重要標志,是數據作為核心要素和核心投入,帶來的邊際效率改善和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
王一鳴認為,我國消費互聯網突飛猛進,但產業互聯網發展明顯落后于發達國家,美國80%的制造企業在云端,我國只有30%,反映了我國制造業數字化水平較低,信息的標準化水平低,場景化應用不足,更重要的是受到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的影響。所以,推動新基建重要的出發點在于推動產業互聯網和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構建數字化產業鏈,塑造數字化產業生態,形成強大的數據,提升產業鏈的整體水平。
在新一輪產業互聯網浪潮中,王一鳴建議,安徽要緊緊抓住新基建帶來的重大機遇,提升制造業競爭力,在新一輪制造業洗牌中占據有利位置。要依托龍頭企業推進工業互聯網建設,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打通上下游產業鏈條和數據通道,這對安徽制造業發展至關重要。有了數字化工廠和工業互聯網,一定會有很多新產業和新業態涌現,它會引領未來產業的“風騷”。另一方面,安徽有很多科技成果,要商業化、產業化,靠的是企業家,所以安徽要培育一批能夠引領未來發展的標志性企業和企業家。
北京思源政通科技集團董事長張亮認為,城市治理可以借鑒產業互聯網思維,通過對城市資源的高效管理和配置,以及互聯網手段的運用,賦能、便捷城市治理者,最終實現精準匹配,滿足需求。
安徽如何建設數字政府?張亮建議,一要推進數據歸集,夯實數字化轉型基礎,把數據“統起來”;二要打造皖事通辦,落實數字化轉型舉措,把數據“用起來”;三要發揮數據價值,拓寬數字化轉型范圍,讓數據“活起來”。通過區塊鏈和基礎平臺的構建,推進政務一網通的政務管理水平,是未來安徽可選擇的方向之一。
維信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徐鳳英認為,合肥已經有了非常好的顯示產業基礎,維信諾帶著最新的研發成果來到合肥,將對技術進行新的升級,也希望有更多更好的技術創新,讓產品不斷升級換代。同時,希望安徽集聚更多的上游企業,提高供應效率,通過全產業鏈和全生態共同合作,打造更有競爭力的新型顯示產業。
徐鳳英認為,一個新技術要真正走向量產,需要經過非常復雜的長期過程。創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一兩個人的事情,創新只有成為一種文化,才能保持真正持久的創新。
長三角一體化的“紅利”
著名經濟學家、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副秘書長范恒山認為,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給企業發展帶來更加優越的發展環境,更多的政策和戰略支持,更明確的發展導向。長三角一體化給企業帶來的“紅利”是非常豐厚的,企業要吃透中央精神,捷足先登,找到切入點提前進入。
范恒山認為,長三角一體化國家給的最大政策權利是“先行先試”,給予了探索空間,這個政策權利掌握在長三角自己手里,甚至比中央部委的權利更重要。
奇瑞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尹同躍認為,長三角一體化給奇瑞發展帶來很大機遇:
第一,奇瑞研發團隊的一大部分在上海,上海引入高新技術人才比較方便;
第二,盡管安徽有很強的汽車零部件產業配套,但依然有大部分零部件來自于江蘇和浙江;
第三,奇瑞的很多人才來自于江蘇和浙江;
第四,長三角也是重要的市場,用戶的購買力比較強。
長三角一體化中安徽要利用這些優勢進一步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項興初認為,要利用大眾和蔚來落戶合肥的機遇,進一步抓好零部件體系的集聚,在產業鏈競爭力上形成協同效應;要借助長三角一體化,搶抓資本和人才集聚,進一步在體制機制上改革創新、集聚勢能,推動安徽汽車產業的發展和進步。
上海恒實投資集團董事長聶建明認為,長三角養老產業一體化,首先要打破行政壁壘,提高政策協同,讓要素在更大范圍內流動;要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實現更合理的分工。
目前養老人才緊缺,依然是發展中面臨的大難題。如何實現盈利是養老產業面臨的一大挑戰。聶建明建議,長三角建立統一養老標準體系;建立長期照護保險體系;建立人才培養與互通共享體系;建立統一的養老結合智慧養老體系;推行統一補貼政策;推進養老一體化供給側改革。
打造新能源汽車之都
新能源汽車是中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這已行程社會共識。在汽車產業進入深度調整期、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蓬勃興起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路徑、產業生態如何構建,如何將安徽打造成中國新能源汽車之都,成為“云端對話”的主題。
新能源改變了汽車工業140年的發展歷史,給很多傳統汽車企業深刻改變,無論是國內的還是國外的,新能源時代的到來,改變了整個行業的競爭態勢,尹同躍在云端對話上介紹,奇瑞也在迎頭趕上,加大新能源方面的投入,以及技術創新和理念轉變。新能源和智能汽車正在改變汽車的定義,要抓住行業發展的大趨勢,迎接百年不遇的汽車業大變革,做好與資本市場的合作,募集更多的資金加大創新力度。
安徽是汽車制造業大省,省委省政府都非常重視創新和制造業,尹同躍建議,我們要把安徽各個汽車兄弟品牌都做大做強,助力安徽成為汽車大省、汽車強省。
蔚來汽車創始人、董事長、CEO李斌介紹說,蔚來一方面要加大對技術的投入,另一方面要品牌至上。在更高層次的品牌競爭上難度更大,品牌向上非常重要的基礎是技術創新和良好服務的口碑,這是蔚來能挺過艱難時期、能夠從懸崖邊上回來的一點心得。
李斌認為,新能源汽車企業在拼研發的同時,一定要重視服務體系的建設,用戶體驗非常重要。有了核心技術和好的用戶體驗,就會有好的品牌。蔚來汽車這幾年品牌效應越來越強,關鍵是核心技術和服務體系建設。
項興初認為,江淮和大眾的戰略合資是安徽發展重大的戰略性舉措,表明安徽在大型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的力度非常大。戰略合資對于江淮來說也是重大的發展機遇,可以集聚更優質的資源,融入到更大的市場,利用好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
國軒高科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縝認為,合肥具備打造“新能源汽車的底特律”的能力。過去一百年,原油汽車在美國創造了新的時代,未來的電動汽車也會點燃新的征程,如果產業和人才能夠集聚在合肥,合肥的起飛會比政策和資金支持更有價值。
李縝認為,以前大家覺得新能源汽車是低端車、代步車,自從高端車走向市場以后,越來越受到老百姓的喜歡。有了國家層面的支持,有了技術的支撐,有了老百姓的喜歡,產業發展的“風”就到了。
對于社會各界關注的國軒與大眾的合作,李縝分析說,國軒高科在技術、品牌、資本投入、質量管理等方面都有受益,還能借助大眾實現盡快的、更好的國際化。
智能制造賦能產業新生態
埃夫特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許禮進認為,中國擁有數億產業工人,但只有15.6萬臺機器人,如果這些產業都轉型升級,實現無人化,機器人市場將會特別龐大。
許禮進認為,機器人推廣有三個要素:經濟性、技術性、人才。如果用機器人的投資回報期少于兩年左右,大部分企業會愿意購置機器人替換人工。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成熟,把機器人和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大數據融合在一起,機器人將具備感知、認知、自主決策的功能,這樣就能全部替代工廠的產業工人,做到真正的機器換人。未來機器人就像智能手機一樣,一定是硬件標準化、軟件個性化。
但是,如果讓每個企業都去買機器人,投資壓力將會很大,許禮進建議,制造可以交給共享工廠,共享工廠不斷地積累數據,數據積累的越多,經驗也掌握得越多,新的制造又能提供個性化的定制。未來的智造是想要什么東西,制造工廠就能做出來,這就是真正的智能制造。
許禮進認為,機器人一定要融入工業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打造大型共享制造平臺。隨著技術創新發展,各行各業都會誕生大的共享制造平臺,這些大的平臺公司和中小企業聯合在一起,將會形成智能制造產業生態。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鄭家升介紹說,根據信通院統計,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增加值達35.8萬億,占GDP比重達36.2%。2020年5G基礎網絡的投入累計將會超過2000億。
5G與工業互聯網的融合創新發展,必將推動制造業從單點局部的信息化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變;另一方面也為5G開辟了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有力支撐了制造強國、網絡強國的建設。
安徽要加大對5G賦能各行各業的引導和支持,加大5G技術在細分市場和多個場景的應用,實現對千行百業的賦能。
安徽省東超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韓東成認為,創新發展推動制造業向智能制造跨越,世界制造的主流已成為世界智造,由“制”到“智”,讓世界進入一個新時代,呈現出發展的新格局。
國內制造業發展“?!迸c“機”并存,要深耕國內市場,搶占國外市場,實現國內國外市場“雙循環、雙促進”。韓東成建議,一是苦練內功,加大技術研發;二是化危為機,實現產業應用;三是搶占先機,墻外墻內花并蒂;四是區域合作,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
產業集聚的核心是留住人才
尹同躍認為,安徽是教育大省,也是工程師培養大省,但都是以硬件工程師為主,隨著智能汽車的發展,數字化需要培養更多的軟件工程師,希望安徽大量培養軟件工程師。
李斌認為,安徽新能源車產值占全國超過10%,智能電動產業也是信息技術和能源革命,這是安徽非常重要的機遇。
怎么抓住機遇?李斌說,最核心的是產業聚集,歸根到底是人才聚集,要讓高質量人才愿意來安徽安居樂業。長三角一體化讓安徽有優越的區位優勢,交通基礎已經具備了,合肥是否做好了讓大家留下來的準備?蔚來未來3年要在這里創造1800個就業崗位,最難的不是要不要在這兒招人,是怎么才能把人才招到這兒。希望安徽能夠出臺一些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產業聚集首先是人才聚集。
李斌認為,中國和美國的差距在哪兒?我覺得還是基本功有差距,長遠的競爭力還是要靠基礎研究,中國在應用創新方面非常強,但在基礎研究方面還是靜不下心來。在長期的教育投入和基礎研究方面,大家要靜下心來做。
李縝認為,硅谷為什么發展得那么快?是因為有激情、友情加愛情。合肥有天然優勢,有能夠創造激情的一大批科學家和教授,有一大批人才云集在合肥,也有那么多產業在吸納人才,環境做好以后,也能夠創造更多愛情的場所。
政府要多搭建一些平臺,讓人才留下來,讓外面的人才云集到合肥;要建設更多的實驗室,讓他們把好的想法變成產品,技術能夠有地方得到驗證,這樣產品就會層出不窮,合肥和安徽也就有了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