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上海證券報刊發題為《山水徽聚,人文交融 ——寫在徽商銀行15周年之際》的文章,全文如下:
2005年12月28日,徽商銀行正式掛牌成立,由安徽省內6家城市商業銀行及7家城市信用社聯合,打造了中國城市商業銀行改革獨具特色的“6+7”模式。
2013年11月12日,徽商銀行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
2015年4月30日,發起設立徽銀金融租賃有限公司,系國內城商行發起設立的第4家金融租賃公司。
2017年11月8日,徽商銀行本外幣資產總額突破萬億元。
2020年4月28日,發起設立中部地區首家、城商行第3家理財子公司徽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
2020年5月25日,徽商銀行北京、深圳、成都、寧波4家分行正式對外營業。
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徽商銀行立足地方、服務發展,數字化轉型駛入新航道、跨區域發展邁上新臺階。在中國地圖上,徽商銀行的網點布局在東南西北繪成了一個圓,四方力量匯聚、交融。
徽是一個古老的文字。根據《說文解字》,徽是三股合一擰在一起的繩子,《爾雅釋詁》注釋,徽意為美善。徽是力量的集聚,更是美的代表。“徽”字,上下是山水,左右是人文。山水人文的匯聚組成寓意美好的徽字,反過來又構成徽字的絕妙注解。徽商銀行15年來的發展歷程,正是“山水”徽聚、“人文”交融的體現。
山,是徽商銀行15年來穩健發展的服務機構。15年前,6+7模式創建的徽商銀行,僅在省內10個地市設有172家分支機構。秉承“立足安徽、挺進長三角、邁向全國”的戰略引領,2009年徽商銀行實現省內地級市網點全覆蓋;同年5月,南京分行開業,跨區域發展實現首次突破。如今,伴隨四家分行的對外營業,全行分行數達21家,營業網點數達485家,是成立之初的2.82倍,相當于再造兩個徽商銀行。在中華大地上,連綿成城商行界的巍峨群山。
水,是徽商銀行15年來持續增長的經營業績。截至2020年6月末,徽商銀行本外幣資產總額1.19萬億元,較2005年末增長24.08倍,各項業務穩健發展,投放金額穩居省內銀行業首位。15年來,徽商銀行緊密圍繞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向和省內重大產業政策導向,全力服務支持安徽經濟發展,以“一穩兩進三提升”,成就了萬億資產、千億資本、百億利潤的新徽行,為地方經濟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
人,是徽商銀行15年來不斷成長的人才隊伍。秉持“吸引有志之才,培育可塑之才,使用勝任之才”的人才理念,徽商銀行培養了一支朝氣蓬勃、昂揚向上的人才隊伍。截至2020年6月末,徽商銀行從業人員達10689人,員工平均年齡僅34歲,本科以上學歷占比超91%,各條線人員100%持證上崗;與國內高校合作,打造了以“培訓中心”“徽銀網校”“徽銀學堂”三大品牌為主的培訓體系。少年之徽行,正是靠著徽行之少年,一路披荊斬棘、乘風破浪,在江淮大地譜寫城商行改革的光輝詩篇。
文,是徽商銀行15年來不斷積淀的企業文化。誕生于城商行變革之際,徽商銀行在創立之初,就著手制定和落實企業文化建設規劃,發掘徽商文化的優秀元素,結合現代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特點,加快建設良好的企業文化和價值準則,樹立了“正直、勤勉、協作、進取”的工作作風,形成了凝心聚力、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塑造了統一、親和的品牌形象。文化發展“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正因為對多元文化的兼收并蓄,營造了包容的文化氛圍,才讓徽商銀行的業務觸角不斷延伸,成就了具有強大生命力的現代銀行。
百川歸海,正因為匯聚,才讓每一滴水都有了力量。
海納百川,正因為包容,才讓每一滴水都能澎湃昂揚。
誕生在徽商故里的徽商銀行,傳承徽文化基因,繼承徽商優良傳統,15年來,徽聚夢想,銳意進取,創造價值,秉心致遠。
開放包容的徽商銀行,將乘著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東風,繼續匯聚能量,創造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