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界首市地處皖北,皖豫兩省交界,是典型的中部地區小縣城,創新沒有良好的資源條件,概括的講是“四缺”:缺科技創新資源、缺重大產業基礎、缺科技人才優勢、缺科技金融支撐。就是在“四缺”的情況下,近年來,國家高新(火炬特色)基地、院士工作站、新型研發機構等創新平臺悉數涌現,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的學子紛紛到這里扎根,界首高新區也是周邊200公里內唯一一個正在爭創待批國家級高新區的園區。
驕人成績的背后,是界首人長期以來對創新發展的迫切期望和對要素資源的深入思考。一些優質的項目缺少資本推動;高端人才不愿意來這樣一個偏僻的小縣城發展,更不愿意落戶于此;企業研發項目儲備較少,很多企業有得過且過的思想,缺乏轉型升級的主動性;大部分企業只做國內市場,出國無門.....為破解這些創新發展難題,對接先發地區資本、人才、項目、市場等資源,2019年12月,在界首到上海的高鐵開通之際,界首市率先在上海設立界首·上海離岸科創中心,組織資本對接、學術講座、參觀考察大型企業等系列活動,與大上海有了第一次規模型的密切接觸,上海廣播電視臺、東方廣播中心等媒體深入報道,各類投資機構、研發平臺紛至沓來。界首市現在又在深圳設立離岸科創中心,并謀劃在北京、南京、合肥等地也設立科創中心。
對接投資機構,打通企業融資融資新渠道。
界首市經過幾十年的工業發展的積累,培育了不少成長性較好的企業。界首市天鴻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各類包裝膜的企業,上馬的鋰電池隔膜項目,盈利能力強,市場前景好。僅靠每年的利潤滾動投入發展,規模擴張遲緩。近期通過深圳離岸科創中心舉辦的項目資本對接路演活動,吸引深圳兩家投資機構關注,目前正在積極洽談對接。經聯系,寧波賽創基金與融城集團合作,共同設立科創基金,總規模1.5億元。基金運營后,將重點撬動投資高新區高層次人才團隊項目,加速企業發展。
對接科研院所,探索柔性引才新模式
由于區位問題,中原地區很難吸引博士團隊入職企業或者創業。界首市出臺人才激勵政策,創新引才方式,提出“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引才理念,只要與我市企業建立合作關系的人才,均給予政策支持。簽訂合作協議的人才往來界首市,每年給予1萬元的高鐵票補助。企業人才還可以獲得購房補貼、生活補貼等。近年來,界首市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300余人,培育國家重點人才計劃領軍人才2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省“特支計劃”領軍人才8人、戰新產業技術領軍人才23人。
對接初創項目,探索兩地資源互補發展模式
深圳、上海等先發地區高科技創業項目集聚,公司發展到一定階段,往往會受限于生產場地而無法繼續擴大規模,界首建設有30多萬平方米標準化的孵化器廠房,檢驗檢測等生產性服務業配套齊全,研發在沿海,生產在界首,將有利于推動企業快速發展。安徽億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是界首市從深圳引進的一家集成電路芯片及產品制造的企業,市場銷售和研發仍在深圳開展,生產加工放在了界首,極大的降低了公司的產品成本。去年7月份投產以來,已實現產值8000萬元,利稅1500萬元。
對接市場渠道,助力企業出國門
界首市的企業產品大部分主打國內市場,出口創匯很少。界首市依托離岸科創中心積極對接外貿企業和海外渠道,助力企業“走出國門”。組織企業參加進博會,與羅馬尼亞商會舉辦對接會,著力推介界首企業的食品、漁具、紡織等產品。羅馬尼亞商會會長AndraNechitean專程趕到界首,走訪企業,對接合作。界首市安徽弋尚紡織科技有限公司和DUPLOSEIKOCORPORATION公司達成620萬美元的意向訂單。安徽鼎正包裝材料有限公司在上海離岸科創中心設立分公司,成立團隊常駐上海,著力對接國外市場。
離岸科創中心就是界首市的一扇窗口,吹進了春風,更看到了創新發展的努力方向。探索了一條內陸縣域通過鏈接先發地區資源要素實現自身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成功路徑。(界首高新區 任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