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科技是科創中心建設的動力源泉,蘊藏著巨大的發展能量。但一直以來,科技成果轉化如何突破“0到1”,是擺在科研人員面前的難題。如何讓更多成果從“實驗室”走進“生產線”,破解科創與產業發展“兩張皮”?
合肥高新區作為安徽科創發展最活躍的區域,在支持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始終走在全省前列。通過投資、載體、服務“三位一體”,全面支持科技成果轉化,在促進創新要素集聚、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的道路上,留下了別具一格的腳印。
政府先行、投早投小
科技成果轉化項目風險大、周期長,導致市場化基金不敢投、不愿投,因此從“0到1”的融資尤為艱難。
2012年,合肥高新區設立了全省首支財政出資的政府天使基金,有效解決市場化基金在早期投資領域的缺位問題。同時,在配套的管理辦法中設置基金風險容忍度、允許科技創業團隊回購部分股權等創新機制,支持核心團隊能夠通過回購獲得激勵,保障團隊對企業的控制權。
天使基金封盤后,2017年合肥高新區又率先設立全省首支純國有出資的種子基金,投資階段進一步向前延伸。據統計,天使基金和種子基金共計投資項目約120個,投資項目絕大部分為成立2年以內,營收在千萬元以下的企業。
除天使基金和種子基金外,合肥高新區還布局了6支聚焦早期項目投資的基金,規模約13億元。為區域早期項目,尤其是高校院所項目產業化發展提供強力支撐。
依托良好的科創土壤,合肥高新區以政府先行、投早投小,作為區域早期投資的先驅,催生了區域早期投資文化,助力早期項目真正破解“0到1”的融資困境。
天使基金和種子基金雖然全部來源于財政或國有資金,但合肥高新區始終堅持市場化、專業化運作。2015年,合肥高新區以混合所有制形式設立專業基金管理公司合肥高投,團隊聚焦硬科技領域投資,陸續托管了含天使基金、種子基金等在內的9支基金,受托管理基金規模45億元。合肥高投累計投資項目200余個,投資額近30億元,其中早期項目146個,科技成果轉化項目92個。
借助基金投資手段,合肥高新區支持了本源量子、至博光電、中科類腦、科生景肽等一大批典型的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讓具備深科技特質的研究成果在合肥生根,讓原始創新的星星之火點亮科創之城。
2017年,合肥高新區聯合中科院(合肥)技術創新工程院有限公司,共同發起設立科技成果轉化定投基金——合肥高新區中科創新基金,專注投資和服務中科院系統科技成果轉化項目;2021年,與合肥市武漢大學創新技術研究院合作設立武大高新基金,支持武漢大學科技成果轉化落地。
截至目前,合肥高新區下屬投資平臺——合肥高新集團,共參與設立35支投資基金,總規模452億元。截至2021年底,基金累計投資企業500多家,其中早期項目超過50%,投資額逾百億;科技成果轉化項目115個,投資額約15億元。
近年來,國有資本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的引導帶動作用,進一步凸顯。合肥高新區投資培育的一批科技成果轉化項目,逐漸獲得市場化VC和PE的重點關注,約50%的項目獲得了市場化基金接續投資,累計獲得后續股權投資約20億元。
做成果轉化的
陪伴者與“潤滑劑”
為讓科研的火花爭相迸發,合肥高新區積極與國內外知名高校院所建立合作關系。
一方面,立足合肥本土高校院所,本地科研院所項目約占總投資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數60%。另一方面,向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中西部全面拓展合作范圍。通過基金投資和招商引資,給予科技成果轉化落地項目資金、政策、服務等支持,做落地項目堅定的陪伴者,與項目共成長。
通過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核心區建設,合肥高新區引進一批知名的高校院所,建設一批集應用技術研發、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孵化、應用人才培養為一體的新型協同創新平臺,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人才引進培養、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持續發力。
為加速創新資源集聚,打通“源頭創新——技術開發——成果轉化——新興產業”科技創新鏈條,中科大先研院、中科院創新院、安徽工研院等創新平臺相繼建成,促進和承接高校院所成果轉化。
合肥高新區通過實施“名校名所名企”合作戰略,先后引進中加健康工程研究院、安大綠研院、武大創新技術研究院等多家協同創新平臺。此外,為加速政產學研合作體系的形成,還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企業建立研發平臺,鼓勵在合肥高新區設立研發中心及第二總部,豐富完善區域研發創新生態。
作為合肥高新區對外投資平臺,合肥高新集團深入挖掘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實現專人對接、定期走訪、一對一服務,促進科研成果產業化。
除通過投資參與部分創新平臺建設,還著力推進平臺集聚的優質科技資源、最新科技成果與區內企業技術需求進行精準對接,做好成果轉化“潤滑劑”,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為產業優勢,構造雙向互動、務實高效的科技成果直通車。
打造現實版“夢工廠”
高校院所轉化項目,技術優勢往往比較明顯,但企業經營則是擺在專家團隊面前的現實問題。合肥高新區針對企業需求,積極打造投資生態,做好投后服務支持創新創業,為項目創造良好的創業氛圍和成長環境。
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在發展初期估值較低,如果所需資金全部采用股權融資,可能導致控股權分散。除了政府引導基金“投早投小”外,合肥高新區通過青創貸、創新貸、自貿貸、科大校友貸、貸投批量聯動等15款科技金融服務產品,為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提供融資支持。
針對部分企業在起步階段需要資金量大的情況,合肥高新區幫助企業進行股權結構和首次融資方案設計,聯合多家基金機構聯合投資,幫助企業跨出創業第一步。
在企業成長過程中,合肥高新區結合單個項目后續融資需求,給予一對一的融資服務,推薦合作基金對接股權融資,并協助聯絡銀行、擔保、小貸公司等金融機構對接債權融資。多重舉措讓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獲得全生命周期的融資支持。
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因所處行業領域、團隊成員結構、初始資金資源稟賦等方面的差異,所需的外部資源也各不相同。
一方面,針對企業起步階段的創業輔導需求,合肥高新區通過調研、講座、咨詢及一對一輔導等多種方式,從企業創新戰略、商業模式、組織結構、制度建設、企業文化、品牌營銷、股權架構、營運資金等方面,有針對性提供指導服務。
另一方面,投資團隊定期回訪已投企業,挖掘企業需求,并為企業提供上下游資源對接、媒體宣傳、市場渠道拓展等全方位的增值服務。還通過各類資本項目對接、投資沙龍、資源對接等形式賦能投資企業發展,促進生態圈內機構和企業在技術研發、市場開拓、資本合作等方面合作共贏。
截止目前,合肥高新區共組織資源對接等投后服務活動100余場,覆蓋企業2000余家次。
一系列舉措營造了開放包容、高效協同的創新環境。合肥高新區以“創新合伙人”的角色,陪伴科創團隊完成“從0到1”的跨越和“從1到N”的發展,為高新區培育出一批具備原始創新技術、“卡脖子”技術、核心技術企業。
在合肥高新集團參控股基金支持的115家科技成果轉化項目中,目前已經有2家企業完成上市,4家企業已啟動報會,18家企業計劃上市,10家企業位列隱形獨角獸榜單。這些企業也為區域創新能力的突破,做出了突出貢獻。
(作者單位:合肥高新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