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陽,是一個人口只有20多萬的皖南小縣。但小縣卻有大雄心,為招大引強,青陽致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和“青”力服務品牌,縣四大班子領導全體出動,全縣總動員。
好的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競爭力。今年一季度,青陽經濟增速上升至全省縣域第7位,較上年提升12位。青陽,是如何拼的?
青陽縣風光
大項目只有干、只有爭、只有拼!
產業興則經濟興,產業強則經濟強。“我們在發展中深刻體會到,一個地方發展的快不快、好不好,關鍵看產業。”九華山風景區管委會主任兼黨工委書記、青陽縣委書記鞏文生說。
產業發展關鍵看項目,尤其是百億級大項目,對地方發展的帶動能力是無與倫比的。然而,大項目等不來、送不來、要不來,只有干、只有爭、只有拼!
安徽寶鎂
2021年12月,總投資148億元的安徽寶鎂年產30萬噸鎂基輕合金及深加工項目,在青陽開工建設。該項目是安徽省與寶武集團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的重大新興產業項目。
“寶鎂項目達產后,可形成年產30萬噸鎂合金及零部件產能,年銷售收入超200億元、利稅超30億元,帶動就業超2000人,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鎂合金生產基地。”安徽寶鎂輕合金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長春說。
同時,該項目將同步引入長三角先進材料研究院和相關實驗室,帶動下游鎂合金深加工及輕量化應用產業集聚,對于促進安徽省打造世界級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集群、建設全國新材料產業發展高地、協同長三角打造世界級新材料產業集群具有重要意義。
寶鎂項目落戶青陽,得益于青陽豐富的白云石礦產資源,已探明儲量超過30億噸。白云石正是制取金屬鎂的重要原料。青陽不僅儲量大,品質也非常優,這引起了寶武集團的關注。
但是,白云石資源并非青陽獨有,國內很多地方都有。事實上,寶武集團的第一選擇也不是青陽。前期,寶武集團曾在安徽省內省外好幾個地方都做了考察。青陽并不在優先選擇范圍內,也不是最合適的選址對象。青陽雖然地處長江沿線,但不靠江,交通優勢并不是十分突出。
“硬件不足,就通過營商環境來補!”
2020年3月,當寶武集團第一次到青陽考察時,青陽縣四大班子領導全體出動,齊刷刷地接待。就這樣一個舉動讓對方十分感動,這不僅體現了青陽方面的誠意,更代表全縣干部大抓項目、抓大項目的意識。
對于企業來說,時間就是生命,速度至關重要!
寶鎂項目當年謀劃、當年落地,從正式洽談到項目落戶僅用了不到2個月時間。在項目落地過程中,青陽在很多方面都創造了令人驚訝的“寶鎂速度”。
為確保寶鎂項目盡快運營生產,青陽縣從縣直相關部門抽調精銳骨干成立專班、駐點辦公,直接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
同時,青陽縣還配套實施了交通、供電、供氣、防洪提升等四大工程,總投資超過20億元,有效滿足寶鎂項目供電、供氣量和交通運輸等剛性需求,為企業解除后顧之憂。
四大工程牽涉面廣、投資量大,青陽必須全力以赴!在項目推進過程中,創造了服務項目的“寶鎂模式”。
青陽縣成立項目指揮部,書記縣長親自掛帥,常務副縣長牽頭協調,部門負責人沖在一線,多個部門聯合辦公,真正提高效率;每天與企業進行工作層面溝通,每周召開一次高層協商會,問題清單化、解決閉環制,各項工作高效運轉;一些審批事項實行容缺辦理,只要是非核心事項,審批材料都是先辦后補。
通過服務大項目,青陽干部的思想認識、服務效率和工作能力,都有了全方位提升,解決了工作層級多、部門不協調的問題,部門之間真正開始協同作戰、同向發力。
如今,“寶鎂模式”已沿用到其它所有項目和企業的服務中,成為優化營商環境的“青陽模式”。
好的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競爭力。今年一季度,青陽經濟增速上升至全省縣域第7,較上年提升12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等核心經濟指標全線飄紅。青陽的目標是三年經濟總量翻一番。
芙蓉湖畔“青聽會”
從一場湖畔交流會說起
項目落地只是發展的起點。項目落地后,企業發展關鍵看營商環境。“特別是當前受三重壓力影響,企業面臨很大困難”,青陽縣縣長方操勝說,“越是這時候,政府的幫扶就越發重要,也越能彰顯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的態度和決心。”
為打造一流營商環境,青陽有多拼?讓我們從一場湖畔政企交流會說起。
今年2月,安徽全省改進工作作風為民辦實事為企優環境大會召開后,青陽縣迅速行動、精準施策。不僅“主動出擊”做實接訪下訪,還開展了營商環境“大起底”專項行動。累計排查、辦結履約踐諾、款項支付、政策兌現等營商環境歷史遺留問題12個;建立營商環境工作評價機制,開展一季度全縣營商環境評價工作,將評價結果納入營商環境年度考核。
到了3月,青陽縣創新推出芙蓉湖畔“青聽會”,搭建政企溝通交流服務的平臺。每月一期,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親自參與,頂格傾聽、頂格協調、頂格推進,與企業面對面互動交流,幫助企業排憂紓困。
青陽營商環境歷來較好,但過去是在一個小范圍內比,現在是放在整個長三角乃至全國來比較,“一下子比出了壓力”。
有壓力才有動力。工作標桿的提升,激發了青陽干部干事創業的激情。
青陽提出打造“青”力服務營商環境品牌,對標長三角最先進城市,2022年底前,80%以上的營商環境指標達到全國標桿水平。為此,青陽縣圍繞營商環境18個一級指標,制定了233項對標提升任務清單,逐項逐條推進。
“縣委縣政府每個月調度一次,通過‘清單+閉環’機制,針對營商環境問題進行大起底、大整改、大提升。”青陽縣副縣長、營商辦主任王明星說。
在全縣總動員下,青陽的營商環境各項指標有了明顯提升。比如,青陽縣投資項目審批時間與去年同期壓縮一半以上,1366個事項實現“即時辦”。
營商環境是一個系統工程。為了打造“青”力服務品牌,青陽從青“力”、青“為”、青“聽”、青“心”四個方面,進行了系統謀劃和全面推動。
青“力”,即打造“‘青’力服務”營商環境品牌。在縣政府網站、微信公眾號開通《“青”力服務》專欄,設立“網上‘青’聽”窗口,建設企業家“網上信訪局”,及時收辦各類市場主體問題和訴求,提出針對性服務指導、逐項逐條幫助解決。
青“為”,以“萬所聯萬會”“鄉村振興法治同行”等活動為載體,通過實地走訪、咨詢問答等方式,為企業開展法治體檢。累計為企業提供法律服務322人次,幫助企業解決相關法律業務事項22個。
青“聽”,開展芙蓉湖畔“青聽會”“政策找企業”“新春訪萬企、助力解難題”“優環境、穩經濟”等活動。省領導接訪企業51家,收集政策咨詢、配套設施、人才引進等57個問題,均已解決;市領導接訪40家企業收集47個問題均已辦結。
青“心”,建立助企服務長效機制。?安排112名科級干部聯系包保308家企業、107個省重點項目。召開惠企政策調研會、宣講會21場,企業代表共600余人參加,惠及企業385家次。
芙蓉湖夜景
局長交叉走流程
營商環境說到底是人的問題、思想觀念的問題。優化營商環境,關鍵在于轉變干部理念。
為推動干部理念轉變,今年4月,青陽縣全面開展“局長走流程”活動。34個縣直部門“一把手”和分管副局長轉換角色,通過模擬辦、陪同辦、親自辦、監督辦等形式,從“審批者”變成辦事人,親身體驗每個高頻事項、每個環節的辦理流程,發現企業辦事當中的難點、堵點,及時研究對策,優化服務過程。
4月12日,青陽縣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袁偉和數位縣直單位“一把手”來到縣政務服務中心,親身體驗辦事流程。轉變視角、換位體驗,讓“一把手”們感觸頗深。
為讓活動更加扎實有效,青陽縣創新“交叉走”,各部門一把手交換流程“走一走”,體驗其他部門不同的業務內容與辦事流程,以更好地查找問題和短板。
青陽縣把發現問題的數量和質量,作為考核的標準,促進活動推深做實。“如果有問題沒發現,活動就失敗了;如果發現不整改,那也是走過場。”青陽縣政務服務中心主任汪永華說,活動開展以來發現問題452個,立行立改440個。
今年以來,從中央到省市縣各級都出臺了大量的企業扶持政策,但企業要在政策的“茫茫大海中撈針”非常困難。
為此,青陽縣開展“政策找企業”活動,把各級政府出臺的企業扶持政策都梳理出來,通過“惠企直通車”平臺,自動匹配符合條件的企業,把政策精準推送到企業手中,大大提高了政策的“精準滴灌”作用。
同時,青陽縣還建立“免申即享”平臺,梳理出71項政策清單,企業不需要申報,不需要提供任何材料,系統根據大數據比對,列出符合政策的企業名單,審核通過后直接把扶持資金打到企業賬戶上。今年以來累計辦理退稅、緩稅、減稅降費4.45億元,兌現各類惠企獎補資金4628萬元。
從“企業找政策”到“政策找企業”,這是服務理念的巨大轉變!
“政策找企業”實質就是將心比心。優化營商環境,最關鍵的就是將心比心、換位思考,把企業的事情當作自己的事情,把企業的困難當作自己的困難,就沒有辦不好的事情、解決不了的困難。這也是青陽打造“青”力服務品牌的核心理念。
“現在我們沒有任何困難了,反映的問題都及時得到了解決。優化營商環境,青陽真的很拼!”青陽的企業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