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畝均論英雄”,誰是英雄?從近日召開的安徽省“畝均論英雄”改革工作提升培訓會上獲悉,安徽省規上工業企業畝均稅收和畝均營業收入分別為16.6萬元和355.1萬元。合肥、蕪湖兩市畝均稅收分別為32.9萬元、21萬元,領跑全省。
安徽省于去年11月全面啟動“畝均論英雄”改革,旨在通過對工業企業的畝均效益評價,優化資源要素配置,促進工業提質增效。改革有序推進,提前半年完成規上工業企業畝均效益評價全覆蓋任務。改革先行地區馬鞍山市去年畝均稅收17.4萬元、同比增長17.9%,和縣兩年來通過兼并重組清退低效企業43家、盤活土地2755畝?!皹藴实亍备母锱c畝均效益評價聯動推行,新增工業用地出讓前,將投資、能耗、畝均稅收等標準納入招拍掛出讓條件。全省省級以上開發區投資項目2022年畝均投資準入門檻平均值280萬元,較2021年提升43%;畝均稅收準入門檻平均值20萬元,較2021年提升58%。
通過金融、能源等領域配套制度創新,“畝均論英雄”改革促進了資源要素向優質高效領域集中。金融創新方面,省經信廳聯合安徽銀保監局、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出臺全國第一個金融支持“畝均論英雄”改革的省級專項政策,截至7月底,全省共發放“畝均英雄貸”836筆、674.6億元。用能方面,根據畝均效益評價結果,制定實施企業用水用氣用電差別化價格政策,宣城市在有序用電中首先對D類企業進行限電輪休。財政獎補方面,優先支持綜合評價得分較高的A類、B類企業,D類企業原則上不再享受。合肥市對A類企業按110%比例享受市級財政獎勵政策,肥西縣對畝均效益突出的企業給予最高1000萬元獎勵。
畝均效益評價涉及稅務、用地、用能等各類數據。安徽省統籌建設上下聯動、橫向協同的“畝均論英雄”大數據平臺,日前正式上線運行。平臺圍繞畝均效益評價流程,實現數據歸集、審核、沉淀,支撐分行業、分區域、分指標項多層次數據挖掘分析,為客觀反映改革成效、精準服務企業、合理制定產業政策等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