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的安徽,“畝均論英雄”改革已成為經濟發展中一個高頻詞,并迅速成為引領發展方向的一個風向標。
目前,安徽16個地市已全部完成評價工作,提前半年實現規上工業企業畝均效益評價全覆蓋,首次發布畝均稅收和畝均營業收入,分別為16.6萬元、355.1萬元;截至2022年8月底,全省共發放“畝均英雄貸”1999筆、992.3億元;安徽省“畝均論英雄”大數據平臺上線運行。
外界發現,安徽這一系列首次與創新,蘊涵的是正在大手筆、大力度推進的畝均論英雄改革。
這背后,蘊藏著怎樣的深層考量?
用最快的速度,讓最好的項目,獲得最優的資源要素
局長的PPT
說到畝均論英雄改革,很多人并不陌生,這項起源于浙江的改革探索,將一個農業常見術語“畝均”成功引進到工業發展中,并取得明顯成效,迅速被江蘇、山東、河南等多個經濟大省“跟牌”,成為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一股新潮流。
安徽也是其中之一,但安徽啟動畝均論英雄改革絕非偶然,而是經過精心謀劃、周密部署的一場大行動,我們先從一場講座說起。
前不久,安徽省“畝均論英雄”改革咨詢專家、明光市經信局局長吳文良受邀參加安慶市工業企業畝均效益評價培訓會,以PPT的形式詳解了明光市畝均論英雄開展中的探索與實操中的難點、痛點和解決方法。
講座內容實在,“干貨”滿滿,讓參會人員直呼“過癮”,普遍反映:“很及時、很解渴、很受益”。
像這樣的培訓會,今年以來,已經在安徽16個地市、50多個縣(市、區)輪番上演,全省上下刮起了一陣“畝均論英雄”改革的旋風,并在8月16日上升到了一個新高點。
這一天,安徽省“畝均論英雄”改革工作提升培訓會暨省“畝均論英雄”大數據平臺上線儀式在蕪湖市灣沚區舉行。
本以為是一場日常性的業務培訓會,但會剛開,決策雜志(微信ID:juecezazhi)就發現,這場培訓會信息量很大。
培訓會上既有來自中科大、省社科院等專家教授的理論研究,也有浙江寧波的經驗分享,還有一線實操人員的實踐,更有企業提升畝均效益的典型案例,為參會人員帶來一種全新的體驗和感受。
針對一項工作,開展如此大規模、高規格、全覆蓋的業務培訓會,這在過去很少見。一位在經信部門工作了十幾年的“老經信”坦言:“專業理論與實操教學相結合,好久沒見過這么大的陣勢了!”
8月15-17日,安徽省“畝均論英雄”改革工作提升培訓會暨省“畝均論英雄”大數據平臺上線儀式舉行。
為什么會有如此大的陣勢?
原因只有一個,就是畝均論英雄改革對于安徽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與緊迫性。
往大的看,國家有要求。我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隨著資源環境約束越來越強,特別是土地供應和能耗愈加緊張,不能簡單以GDP增速論英雄。
通俗點說,過去是以“產業和規模”為王,現在是以畝均“價值和效益”論英雄。
在長三角,有成功示范。在發源地浙江,從2006年開始,經過基層探索、試點拓面、全面推廣、改革深化四個階段,很快就嘗到了甜頭。從2015年到2021年,浙江省規上工業企業畝均稅收由18.7萬元增至32萬元,提升71.1%,畝均增加值由93.9萬元增至156.4萬元,提升了66.6%。
可以說,畝均論英雄改革這個“大招”,讓浙江經濟轉型升級成效明顯,浙江為安徽乃至全國都上了生動的“一課”。
從自身看,更是刻不容緩。這些年,安徽之所以能夠在全國經濟發展格局中爭先進位,工業經濟、尤其是制造業是關鍵支撐。
2021年,安徽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26.4%,新增規上工業企業2718戶,新增營收超百億元企業14家、總數達50家。在工業經濟支撐下,2021年安徽GDP邁過4萬億元大關,制造業增加值、數字經濟增加值雙雙突破1萬億元。
“隨著規模總量的不斷躍升,發展面臨的要素資源短缺、配置效益不高、轉型發展不快等問題也開始出現,如何實現企業‘騰籠換鳥’、產業‘轉型升級’,成為促進高質量發展面臨的突出困難,此時在全省推廣畝均效益評價工作,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既是大勢所趨,更是發展所需。”安徽省經信廳黨組書記、廳長牛弩韜表示。
可以說,安徽開展畝均論英雄改革,勢在必行。
路徑定了,就要全力以赴真抓實干。
“五個一”組合拳
實際上,在安徽省級啟動之前,省內馬鞍山、宣城等地已經先行先試,并很快取得了成效。
2018年,馬鞍山率先啟動試點,以畝均稅收為重點,以智能、綠色、品牌、研發等反映企業綜合素質的指標為加分項,對企業實施綜合評價。2021年,馬鞍山畝均稅收達到17.4萬元,同比增長17.9%;畝均營業收入達到372.5萬元,同比增長26%。
這就是畝均論英雄帶來的強勁推動作用,也進一步佐證了安徽全省開展畝均論英雄改革的必要性。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為保障全省畝均論英雄改革的走向深入,安徽打出了“五個一”組合拳。
一是制定一個改革文件。2021年11月,安徽省經信廳會同省發展改革委等10部門共同印發了《關于推廣畝均效益評價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拉開了安徽畝均論英雄改革工作全面啟動的序幕。
《意見》既充分借鑒先發地區有益經驗,又注重結合安徽實際;既考慮宏觀統籌調度,又注重調動市縣積極性,不搞整齊劃一,突出目標導向、問題導向、效果導向,為各地提供了一份具有很強指導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行動指南。
二是出臺一套政策體系。圍繞金融創新、考核激勵、用電價格、土地要素、財稅政策等方面,安徽先后出臺了《2022年全省“畝均論英雄”改革工作要點》《安徽省批而未供、閑置和工業低效土地全域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安徽省發展改革委關于落實畝均效益評價工作實施企業用水用氣用電差別化價格政策的通知》等相關配套政策,為改革保駕護航。
三是成立一個工作專班。安徽高規格在省級層面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市縣清單化專班推動,形成省市縣聯動和部門協同的工作推進機制,同時,建立安徽省“畝均論英雄”改革咨詢專家庫,發揮中科大、安徽創新發展研究院等智庫作用。
比如,在阜陽市,每周召開調度會;在淮北市,將工業企業畝均效益評價納入全市工業經濟高質量轉型發展的督查考核內容;在滁州市,建立月通報機制,對縣(市、區)和園區工作按序時進度通報。
四是形成一個評價辦法。評價好比“體檢”,給誰“體檢”,“體檢”項目是什么,都必須要清清楚楚。
“體檢”采取“共性指標+自選指標”的方式設置指標體系,對象是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和占地5畝以上的規模以下工業企業。
“體檢”項目可以說是十分全面,細致入微:以畝均技改投資、畝均稅收、畝均營業收入為主要指標,兼顧畝均新建項目投資、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單位能耗營業收入等指標;各地在評價時畝均稅收權重設置不低于40%,對其他評價對象,以畝均稅收為主。
同時,各地可根據實際自主增設其他評價指標。目前,全省16地市已全部完成評價工作。
然后,按照得分排序,將企業劃分為A(優先發展類,前20%含)、B(鼓勵提升類,20-65%含)、C(規范轉型類,65-95%含)、D(調控幫扶類,后5%)四個等次。
成績好的A類企業,實行正向激勵,從項目資金申報、評先評優、榮譽稱號認定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在資金、技術、人才、土地等要素方面優先配置。
成績一般的B、C類企業,“輔導”轉型提升,建立重點潛力企業培育庫,加快轉型升級,促進提質增效。
成績不好的D類企業,積極調控幫扶,實施“一企一策”精準對接,提高資源要素利用效率。
不做樣子工程,不會一評了之,堅持公平公正公開,注重“評”“用”結合,這是安徽畝均論英雄改革的突出亮點。目的就是通過評價結果實施正向激勵和反向倒逼,列出企業效益的“體檢單”,開出分類施策的“處方單”,亮出區域高質量發展的“成績單”。
“體檢單”出來了,接下來就要放榜到安徽省“畝均論英雄”大數據平臺,這是第五個“一”。
8月16日,安徽省“畝均論英雄”大數據平臺正式上線,將逐步形成一張全省工業企業的“成績單”,為客觀反映改革成效、開展企業精準服務、合理制訂產業政策等提供參考。
“五個一”的組合拳,安徽打的不僅有力度、有廣度、有溫度,更是打在了安徽畝均論英雄改革的靶點上。
“十二法”
從開展的實際情況來看,吃得少、產蛋多、飛得高的“俊鳥”畢竟是少數;吃得多、產蛋少、飛得低的“笨鳥”占大多數,怎樣去幫助它們提高畝均效益?
安徽省經信廳經過大量調查研究,在借鑒浙江“提高畝均效益十法”的基礎上,總結提煉成全省提高畝均效益十二法典型案例,并在實踐中“手把手教學,一對一指導”。
尤為值得關注的是,安徽在金融創新法上,更是推出一項“硬招”,設立“畝均英雄貸”。
2022年2月,落地馬鞍山市博望區的寧博一體化高新區產業園建設項目一期工程6.5億元貸款獲批,成為安徽省“畝均英雄貸”首筆獲批項目,第一個嘗到了這項創新成果的甜頭。
2022年5月,安徽省經信廳、安徽銀保監局、省地方金融監管局三部門聯合發出《關于做好金融支持“畝均論英雄”改革工作的通知》,圍繞“畝均論英雄”改革部署,擴大金融總量供給,實施差別化信貸政策,建立“畝均英雄白名單”制度,這也是全國第一個出臺金融支持“畝均論英雄”改革的省級專項政策。
截至2022年8月底,全省共發放“畝均英雄貸”1999筆、992.3億元,其中,項目貸已批140個、622.8億元,企業貸已批1859個、369.5億元。
紓企業融資之“困”,治園區低效之“疾”,解三方鏈接之“難”,賦改革創新之“能”。這項金融創新,是安徽“畝均論英雄”改革中實施要素牽動的關鍵舉措。
十二條“錦囊妙計”,總有一條適合你,做好了也能逆襲成“英雄”。這就是安徽對待企業的鮮明態度:A類企業,加大支持力度;BC類企業,積極加強“輔導”;D類企業,不拋棄不放棄,只為養出更多“吃得少、產蛋多、飛得高”的“俊鳥”。
干就干成,干就干好,干必干實
一項工作,干沒干,出了多大力、用了哪些招,是事實判斷;干得咋樣,結果怎么樣,則是效果判斷。
干沒干,固然得看,但更重要的是干得怎么樣。那么,安徽畝均論英雄改革推行十個月來的實際成效是怎樣的?
先來看最基本的評價情況。全省工業底數全面摸清,共有16846家規上工業企業參評,占全省規上工業企業的87.8%,總占地面積95.3萬畝,稅收總額1581.7億元,營業收入總額33848.4億元,這是安徽第一次對16800多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摸清家底、精準畫像。
從各市來看,2021年畝均稅收前三位的是合肥、蕪湖、馬鞍山,分別為32.9萬、21萬、17.4萬元。從行業來看,畝均稅收前三位的是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電子信息業、白酒飲料業,分別為55.7萬、38.3萬、27.9萬元;后三位的是農副食品加工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紡織業,分別為4.3萬 、7.3萬、8.3萬元。
6月30日,比亞迪合肥基地項目整車下線儀式在合肥長豐縣下塘鎮舉行。
再來看畝均效益評價推動土地利用集約效率。2022年上半年,安徽共倒逼處置批而未供土地17.9萬畝、閑置土地4.43萬畝。全省省級以上開發區投資項目2022年畝均投資準入門檻平均值達280萬元,較2021年提升43%;畝均稅收準入門檻平均值達20萬元,較2021年提升58%。
“畝均論英雄改革,就像一聲驚雷喚醒沉睡的‘雄獅’,又像一條鋼鞭抽向麻木的‘臥牛’,讓他們站起來、奔跑起來。”安徽省“畝均論英雄”改革咨詢專家庫一位成員說。
最后來看畝均效益的考核評價。安徽在制造業10強縣、10快縣考核中增加畝均稅收、畝均增加值等考核指標。同時,強化考核激勵,明光市、當涂縣、蕪湖市灣沚區、廣德市、桐城市等5個縣(市、區)受到省政府督查激勵。
一些地市圍繞畝均效益好的企業,也創新了一系列打法。
在宣城市宣州區,創新設立“政聘企培”模式,引進人才優先派駐到A、B類企業;在明光市,對A類企業發放服務綠卡;在廣德市,遴選A類企業中的優秀企業家入駐企業家群英館。
經過十個月的努力,當外界在為安徽畝均論英雄改革的成效點贊時,安徽又在進一步思考:如何將畝均論英雄改革這盤棋下活、下好?
“畝均論英雄”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包含構建畝均效益評價體系、開展評價、對評價結果進行運用等多個環節,涉及財稅、土地、金融、用水用電用氣等多個領域。
這就要求改革堅持系統化思維。
“‘畝均論英雄’改革各環節、各要素彼此關聯、相互影響,必須堅持系統思維、整體把握、全面貫徹、一體推進,堅持高水平系統謀劃推進,高水準開展畝均效益評價,高效率推動要素市場化配置,高效能用好大數據平臺,高標準推動產業創新升級,加快推動制造業提質擴量增效。”牛弩韜表示。
一個地方的發展,總是在不斷拉高標桿中實現追趕跨越。拉高標桿、爭先進位,是在與強者比拼、與快者賽跑,是敢于同先進比高下,敢于同自己過不去。
下一步,將強化評價結果運用,堅持正向激勵和反向倒逼,推動資源要素向優勢區域和優質企業集聚,加大“畝均英雄貸”調度,發布“畝均領跑者”榜單。同時,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
但不管怎樣,要將安徽畝均論英雄改革推向深入,離不開一群干事創業的干部。
在安徽全省上下掀起的改進工作作風為民辦實事為企優環境熱潮下,所有干部都要樹立一種追求:干就干成,干就干好,干必干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