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中國科大科技商學院指導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中國科大國際金融學院召開。同一天,學院首期科創EMBA班也正式開學授課。
至此,經過一年多時間精心籌備,這所對標世界一流,由安徽省、中國科大、合肥市三方合力共建的科技商學院,正式揭開神秘面紗。
人們注意到,出席這天會議的嘉賓中,除了教育界、商界、企業界等大佬外,更有安徽省長王清憲,以及常務副省長劉惠、省委常委、合肥市委書記虞愛華。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一所以前沿科學和高新技術研究為主,培養出眾多科學家的國內知名高校,為什么與地方政府一起辦起商學院?而這所前綴為“科技”的商學院,又為什么備受各方尤其是安徽高層的高度重視?
為何要建?
“創建一所科技商學院,培養一批復合型科技產業組織人才,我們醞釀很久了,這既有現實必要性,又有實踐可行性。”會議現場,中國科大校長包信和開門見山。
黨的十八大以來,安徽不僅實現了“總量居中、人均靠后”向“總量靠前、人均居中”的跨越發展,生產總值連跨3個萬億元大臺階;還實現了“傳統農業大省”向“新興產業聚集地”、“科技大省”向“科技創新策源地”的跨越發展。在安徽“十四五”規劃中,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新興產業聚集地、改革開放新高地、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區”,正式寫入安徽省第十一屆黨代會報告中。
圍繞科技的自立自強,大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科技制造業等在安徽異軍突起。過去十年,安徽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9.9%,位居全國第3位。其中,高新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4.7%,增加值占比由2012年的34.8%提高到2021年的45.7%;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年均增長19.8%,產值占比由2012年的18.1%提高到2021年的41%。
科技創新,新興產業,成為安徽最鮮明的標簽之一。
安徽更是大手筆謀劃。今年6月,安徽省政府印發《“科大硅谷”建設實施方案》,提出立足合肥城市區域新空間,匯聚世界創新力量,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深度融合,打造國際上有重要影響力的創新之谷。安徽省委書記鄭柵潔、省長王清憲多次到科大硅谷調研推進,推動省級、合肥出臺多項支持政策,吸引人才集聚合肥。而其中,復合型科技產業組織人才是最緊缺的。
從科研到產業到市場,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創造創新過程,既不是科學家、企業家、投資人各自能完成的,也不是他們簡單的組合就能實現的。而是需要既懂科技又懂產業、懂資本、懂市場、懂管理的復合型人才,把要素資源高效合理配置起來。
10月26日,中國科大科技商學院宣布正式成立。
在科技商學院指導委員會第一次大會上,王清憲省長也闡述了省委省政府全力推動創建這所學院的背后深意。他說,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進科技創新,打造科技、教育、產業、金融緊密融合的創新體系有一系列重要論述,考察安徽時更提出要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新興產業聚集地,省委也部署要求充分發揮安徽科教和產業優勢。“全力推進中國科大科技商學院建設,就是要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發展,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努力為創新型國家建設探索培養‘懂科技、懂產業、懂資本、懂市場、懂管理’的復合型科技產業組織人才。”“希望推動解決科研和經濟聯系不緊密、‘兩張皮’問題。不僅是為安徽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更是著眼全國,培養致力于科技產業創新發展的有生力量。”
許多人也注意到,這所商學院的前綴冠了兩個字“科技”。據記者搜索查證,在國內外高校中,名字為“科技商學院”的,并不多。這也成為中國科大科技商學院的一個鮮明指向——培養科技產業組織人才。
如何辦學?
在中國科大科技商學院的建設實施方案草案里,明確標明學院愿景: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科技商學院。而實現這一目標,首要的是培育“懂科技、懂產業、懂投資、懂市場、懂管理”的復合型科技產業組織人才。
不少人將這“五懂”人才比喻為“合金鋼式”復合型人才。
何為“合金鋼式”復合型人才?有人解釋道,他們既理解技術,具備扎實的專業技術功底,又能理解市場,找準市場空間,在技術和市場的結合上提出創意;既了解科技成果產業化的路徑方法和資源需求,又熟悉資本市場投資工具,能夠設計出可持續的商業模式,選擇最合適的投資渠道和方式,同時還具備復雜情況下的企業運營和風險應對能力。“這就如同合金鋼,既有強度又有韌性,抗壓性好,而且輕便,兼具多種金屬優點于一身。”
11月6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商學院指導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合肥召開。圖會會議現場。 圖片來源:安徽新聞聯播
中國科大管理學院執行院長余玉剛說:“在這一理念指導下,科技商學院的招生對象、課程設置、師資選配、教學模式等方面具有鮮明特質。”
招生對象上,面向科技產業,包括科技型企業負責人、技術經理人、投資基金經理等。以首期科創EMBA項目為例,就有20名學生來自安徽省十大新興產業領域;課程設置上,打造跨界融合。首期科創EMBA的課程設置里,專業選修課分成科技、產業、資本、市場和創業五個模塊。
“對標世界一流”,是中國科大科技商學院的追求,為此,指導委員會特別強調,要在全球遴選頂級專家、企業家、投資家等學術大師和實戰型師資,面向科技和產業跨界融合設置課程體系,選招培育與創新生態要素相匹配的高素質學員。要從國內外科創產業發展實踐中挖掘教育培訓資源和實戰實訓場景,加強與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科大硅谷、“羚羊”工業互聯網平臺、創業安徽等創新載體的對接,“使科技商學院不僅是教學研究機構,也成為資源整合平臺、科技產業創業生態。”
不僅如此,指導委員會還明確,要注重全新的學科建設,科技、產業、管理、金融等多學科融合,研究科技產業成長的機理學理,探索建立科技產業組織學學科體系,努力打造富有中國特色、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世界一流科技型商學院,為中國科技產業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改變什么?
中國科大科技商學院的建立,會為地方發展帶來什么?
不妨從一個案例講起。
硅谷,美國圣塔克拉拉谷的別稱,是世界高新技術創新和發展的開創者和中心,平均每周有近20家新公司成立,每五天有一家公司上市。
從一個世紀前的果園,到現在的世界高科技中心,硅谷成功原因何在?
除了依托斯坦福大學等一流美國高校科研力量、西海岸華爾街金融資本的投入之外,更為重要的是,斯坦福商學院培養了一批懂科技、經管、投資的創業精英,讓科研成果能成功轉化為科技產品,產生經濟價值。
可以說,美國整個西部高科技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斯坦福商學院的強大支撐。而中國科大科技商學院的建立,瞄準的正是斯坦福商學院給硅谷帶來的巨大作用。
中國科大及中國科大科技商學院坐落于合肥,合肥既是直接的服務者,又是最大的受益者。學校和學院不僅是聚集創新資源,培養創新人才的源泉基地,更是培育新興產業的孵化器,提高創新效率的倍增器、加速器。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商學院指導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現場。 圖片來源:安徽新聞聯播
城市孕育了大學,大學滋養了城市,大學與城市水**融,城市的綜合競爭力強不強,很大程度取決于大學的實力強不強。
當前,安徽省校市正合力抓緊落實資金、用地、人事等要素保障,持續關注科技產業組織人才的培養。支持他們到科大硅谷創業實踐,推動科技商學院與科大硅谷良性互動,相互支撐,把人才培養、成果轉化、創業孵化、產業培育整合到一起,以學院滋養創新城市內涵,以人才賦能創新高地建設,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
合肥市領導也表示,下一步,將堅決落實好中國科大科技商學院的相關工作安排,助力合肥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打造“科創名城”,支持中國科大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推動安徽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和新興產業聚集地。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皖高峰融媒體工作室 田先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