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月1日武漢公布2022年經濟成績單,全國GDP十強城市出爐。
與2021年相比,2022年全國GDP十強城市雖然還是那幾座城市,但格局發生了不小的變化:
一是重慶超越廣州,躋身全國“第四城”;
二是成都實現了從“1”到“2”的跨越,成為全國第7個“2萬億城市”;
三是武漢超越杭州,重回第八。
而接下來的看點,則是下一個“2萬億城市”會是誰?2022年GDP都超過1.8萬億元的武漢和杭州,僅一步之遙。
2萬億意味著什么?
“萬億城市”是中國經濟火車頭。從1萬億元到2萬億元,不僅僅是經濟體量的擴大,更意味著城市能級的躍升。目前,全國共有7座“2萬億城市”;在長三角,也有2座“2萬億城市”——上海和蘇州。
從城市整體發展趨勢來看,盡快加入“2萬億城市”俱樂部,將會是一些頭部城市爭相發力的重點。2萬億城市增多,也說明“大國大城”局面正在形成。
競爭激蕩,格局重塑。杭州,沖刺2萬億。
臨門一腳怎么補
在2022年城市GDP排行榜上,杭州和武漢,是最有希望達到2萬億的兩座城市。2022年武漢GDP超過杭州,重回全國第八,恢復到了疫情前的排位。
杭州需要有緊迫感。
從自身來看,2022年杭州GDP增速為1.5%,是近年來的低值。這背后,既是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也一定程度反映了經濟發展中的短板。
也因此,1月28日的兔年“新春第一會”,杭州罕見地把主題聚焦在打好經濟翻身仗,提出要“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緊迫感奪取開門紅、打好翻身仗”。
杭州
GDP是一座城市的“面子”。看杭州、武漢兩座城市,既要看“面子”,也要看“里子”。
比如,反映一地“財力”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即是經濟活力的表現指標,也關系著可用于改善民生的支出。
2022年,杭州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451億元,其中稅收收入2170億元,都大幅領先于武漢。
再如,直接關系到老百姓幸福指數的人均收入,2022年杭州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都領先于武漢。
武漢
杭州與武漢,都有著各自的“閃光點”,在沖刺“2萬億城市”中也都有著各自優勢——
武漢是國家批復的國家中心城市,素有“九省通衢”之稱;工業經濟發達,擁有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全力打造光電子信息、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生命健康、高端裝備等產業集群;還有著80多所高校,本科高校數量僅次于北京,是全國科教中心城市和智力密集區。
杭州是“歷史文化名城、創新活力之城、生態文明之都”;民營經濟發達,中國民企500強數量連續20年居全國第一;數字經濟領先,培育了阿里巴巴、中電海康、新華三等一批全球知名企業;擁有8家財富世界500強企業,居全國第四;還是國家首批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之一,有著全國領先的營商環境……
如果杭州和武漢能夠充分發揮各自產業優勢,在2023年攜手邁入“2萬億城市”,也是對全國經濟發展大局的貢獻。
制造業復興
在“新春第一會”喊出打好經濟翻身仗口號的次日,杭州市委書記和市長分別赴企業走訪。根據公開報道,他們走訪了西子聯合、回音必、正泰集團、宇視科技、每日互動、榮盛控股等企業。這些企業,都是杭州五大產業生態圈的代表性企業。
2022年,杭州啟動打造智能物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新材料和綠色低碳五大產業生態圈,推進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加快鑄就實體經濟的“鐵柱鋼梁”。
近年來,相比于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制造業成為杭州經濟高質量的一塊短板。要實現沖刺“2萬億城市”目標,就要實現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杭州的目標,是力爭到2025年,智能物聯、高端裝備產業生態圈規模超萬億,生物醫藥產業生態圈規模超五千億,新材料和綠色低碳產業生態圈規模超三千億,推動形成以萬億級產業為引領、千億級產業為骨干、未來產業為先導的現代產業體系。
為實現這一目標,杭州已在全市域啟動實施產業鏈鏈長制,五大產業生態圈的產業鏈鏈長均由市領導擔任。同時,聚焦生態圈建設,杭州市級層面密集出臺智能物聯、集成電路、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生物醫藥等產業政策,并為企業量身定制土地、資金、人才等方面的要素保障支持舉措。
短板產業補鏈、優勢產業延鏈,傳統產業升鏈、新興產業建鏈,增強產業發展的接續性和競爭力。
“數字之城”競爭優勢如何重塑
作為最早擁抱數字經濟的城市之一,回望過去20年,杭州的“出圈”早已超越歷史文化或西湖風光,“數字之城”美譽更甚。
2022年,杭州召開全市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提出高水平重塑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
對杭州數字經濟來說,高水平重塑,重要且急迫。
這幾年,杭州作為一座創新城市在全國崛起,得益于數字經濟的爆發。在杭州的經濟結構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占比超過27%。
但2022年,杭州數字經濟發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上半年主營業務收入和增加值同比增速都只有3%左右。而此前,這兩項指標連續多年保持兩位數增長。
先行者難免率先遇到成長的煩惱——數字經濟高基數上保持高速增長支撐不足,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情況還未完全改觀,面對這些瓶頸,杭州數字經濟的“打法”正在發生變化。
打造萬億級智能物聯產業圈,其中包括以視覺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網絡通信、智能儀表、高端軟件和人工智能等優勢基礎作為主攻方向,形成產業生態圈,以增強抵御外在不確定性的能力。比如杭州正在推進的“中國視谷”建設,加快推動“數字安防—視覺智能—智能物聯”產業躍遷。
與此同時,近段時間以來,國家頻頻釋放支持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信號。對杭州來說,這無疑是重大利好。
杭州是平臺經濟大市。不完全統計,杭州擁有120余個平臺,平臺交易額超過全國的50%。這些數據背后,是在一個個平臺中奮斗的中小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就業者。
2022年12月18日,浙江省委書記易煉紅調研阿里巴巴;今年,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支持平臺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中央和浙江省委、省政府“定調”后,杭州迅速行動——
1月10日,杭州市政府和阿里巴巴集團簽訂全面深化戰略合作協議;當天,杭州市委書記開展“大走訪大調研大服務大解題”活動,走訪第一站就是螞蟻集團。
據了解,杭州支持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的具體措施,也已在制定中。
預期比黃金更寶貴。
未來隨著五大產業生態圈的建成,杭州產業發展也必將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其中,杭州聚焦數字經濟的產業生態,對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的預期將會轉化為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能,終將助力杭州沖刺“2萬億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