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大別山,滿目翠綠,生機盎然。
當下正值新茶上市期。一大早,大山深處的金寨縣大灣村村民王新云就穿梭在茶園中。忙完茶園的活,她還要趕去家里的農家樂幫忙。因為環境好,王新云家的農家樂現在已有了不少“回頭客”。
大灣村所在的金寨縣之前由于地處深山,交通不便,發展滯后。習近平總書記一直牽掛著大別山革命老區。2016年4月到安徽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第一站就前往位于大別山區的金寨縣,并沿山路乘車1個多小時,來到大灣村考察,為鄉親們找窮根、出實招。
今年是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六安七周年,更是全國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為充分展示老區人民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奮力建設現代化幸福六安取得的巨大成就,大力營造全面宣傳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濃厚氛圍,凝聚綠色振興趕超發展的奮進力量,4月19日至21日,決策雜志與多家中央和省市媒體從金寨大灣村出發,開展“牢記囑托 感恩奮進”融媒體采風活動。此次活動由中共六安市委宣傳部(市政府新聞辦)主辦,旨在通過組織中央及省、“長三角”地區新聞媒體集中采風,以文字、圖片、短視頻等方式,展示以堅定發憤圖強、埋頭苦干的“六安之志”,牢牢抓住政策疊加、優勢明顯的“六安之機”,持續鞏固速度加快、再上前頭的“六安之勢”,不斷深化脫虛向實、真抓實干的“六安之變”,推動老區沿著正確的道路蹄疾步穩、趕超發展。
壯強工業骨骼 迸發趕超動能
在六安鋼鐵控股集團有限公司3500mm中厚板生產車間內,經過精煉、超大板坯連鑄和輥軋等工序之后,一塊塊高品質的中厚板順利下線,即將裝車發往外地。
總投資25億元的六安鋼鐵控股集團3500mm中厚板項目,是今年3月份剛剛全面投產的鋼鐵精深加工項目,全線采用智能集中控制、全自動軋鋼,可年產240萬噸精品中厚板,實現年產值150億元,新增就業崗位1500人,將進一步優化企業產品結構,延伸產業鏈條,提升鋼材產品附加值和產業帶動力。項目的投產運營,不僅優化了企業產品結構、拓展了產品種類,填補了安徽區域中厚板生產的空白。
作為安徽省最大的民營鋼鐵企業,六安鋼鐵控股集團自2018年入駐霍邱以來,緊盯產業發展,持續擴大投資,不斷強化科技應用和自主創新,努力推動鋼鐵精深加工產業穩步向前,累計實現產值近千億元,2022年躋身中國企業和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為縣域經濟建設發展撐起了“鋼鐵脊梁”。
金寨國軒新能源有限公司(安徽金誠儲能科技項目)于2022年5月1日簽約,2022年5月15日開工建設,2022年10月15日建成投產運營;一期滿產后,預計實現年產值50億元,年稅收1億元;二期建成投產后,預計實現年產值200億元,年稅收5億元。董事長張志遠表示,當時考慮項目落戶金寨,是因為政府的支持力度特別大,營商環境特別好,現在園區配套很齊備,在招工方面更是給予了很多便利。
據了解,近年來,六安市深入實施綠色振興趕超發展決定性工程,堅定不移推進工業強市建設,錨定爭先進位目標,培育壯大主導產業,著力壯強工業骨骼,工業經濟發展實現穩中向好、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同時,我市大力實施“3210”產業培育計劃,培育壯大裝備制造、鐵基材料、電子信息、食品健康、建筑材料、新能源等“5+1”主導產業,推深做實重點工業項目“積樹成林”工程,推進重點工業項目建設,積蓄六安工業發展的強大韌勁和巨大潛力。
在葉集經濟開發區,該區認真貫徹落實國家關于促進開發區改革創新發展要求,把握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重大戰略機遇,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全方位對標對表滬蘇浙,以“抓葉集、促崛起、聚特色、塑產城”決策部署為契機,加快建設“中部新型家居制造中心、皖西化工新材料生產基地”,實現“百年家居、千億化工”目標定位,聚力打造中部新型家居制造中心。聚焦智能家居、高端板材、全屋定制家具等領域,大力引進培育一批具有行業引領力的頭部企業,實現國內外知名家居企業入駐15家以上,板材家居產業年產值突破300億元,打響“葉集家居,百年產業”品牌。奮力打造皖西化工新材料生產基地。推動科瑞達、華福、卓越新材料項目盡快建成投產,先微半導體、欣奕華光刻膠等項目盡快開工建設,持續引進精細化工和化工新材料優質項目,實現入駐企業20家以上,化工產業年產值100億元以上,“葉集化工、千億集群”初具雛形。
激活紅綠旅游 助推鄉村振興
“環境變亮了、變美了,紅軍街不管白天夜晚都和城市一樣熱鬧。”裕安區獨山鎮紅軍街,這兩年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來此打卡,直接帶動紅軍街內和周邊商戶增收。紅軍街位于獨山革命舊址群內,該舊址群是全國重點打造的100個紅色經典景區之一、也是全國30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之重要節點,現在被保護和改造成煥然一新的紅色文旅特色街。紅軍街是在歷史革命舊址街區的基礎上完成的保護、改造和提升,以“老鋪新店”“老品新裝”“凸顯紅色文化”為主題,傳統工藝與非遺體驗、特色小吃、農副產品與文創體驗、特色食宿應有盡有,暢游其中,可盡情體驗當地厚重的紅色文化和大別山特色民俗。
“自南山草原開業以來,我就在這里做事,一年能有4萬多的收入,在家里也能照顧到老人和孩子,工作量不重、工作環境很好,所以我跟家人都很滿意,實現了家門口穩定就業。”采訪中,南山草原景區工作人員王少云說。作為大別山(六安)悠然南山旅游度假區核心項目、金安區“九十里山水畫廊”的起點,南山草原景區是依托廣袤浩瀚的生態環境,負氧離子充沛,融合地方特色人文休閑打造的戶外休閑生態草原,全方位滿足科普研學、企業拓展、生態游樂、康養度假等需求。
據悉,金安區近年來大力實施旅游興區戰略,舉全區之力把文化旅游作為推動綠色發展的主陣地、促進鄉村振興的主平臺,以文化和旅游業的發展構建起“一線聚百企,百企興百態;一業帶百業,百業促全局”的金安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新格局。
“誰能拒絕霍山的云海日出?凌晨3點鐘起床爬山,只為赴一場日出的溫柔。”簡單的文字,輕柔的背景音樂,美輪美奐的日出云海。近日,網友“幸福一家人”在霍山縣單龍寺鎮屋脊山風景區發布的一則抖音視頻收獲了大量的點贊和評論。
綿延不斷的崇山峻嶺,千姿百態的山水畫廊,瑰麗浪漫的云海日出,漫無邊際的蒼翠竹海、飛鳥靈動的淠水河畔……霍山縣堅持將生態觀念融入旅游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全面推動“全景霍山、全域旅游”建設,扎實開展國家級康養旅游度假區和大別山主峰5A旅游區創建。串點成線打通“內循環”,投入26.6億元,建成總里程150公里串聯全縣所有鄉鎮的“最美環線”。秉持“讓綠色成為鄉村永遠的主打色”,為每個鄉鎮量體裁衣“編規劃”、彰顯特色“取小名”,積極建設特色小鎮。先后成功創建陡沙河溫泉小鎮、太平畈霍山石斛小鎮兩個省級特色小鎮,成為全省少數同時擁有兩個省級特色小鎮的縣區。作家村、畫家村、攝影家村“三村”亮點紛呈、星點簇擁,成功晉升為安徽省文化旅游扶貧的大名片,成為全國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區,為加快縣域旅游經濟發展注入磅礴動力。
發力文明創建 增色美好生活
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斷提升,六安市科技館、市圖書館的建設運營,很好地契合了廣大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漫步科技館內,自主科普品牌吸引著眾多的參觀人員。特效影院、主題臨展、科普大篷車、魔法實驗室、青少年創客營、科學家講堂、小小志愿者、“科技館背后的故事”系列科普視頻等多個精品科普品牌系列活動和數字資源,結合節日及紀念日等重要節點策劃,實現了科普活動的常態化、多樣化開展,深受廣大市民朋友特別是青少年的喜愛。
“今年,市科技館正在著力打造‘三點半科技館’和‘好奇心’劇場兩項品牌活動。圍繞小學科學課大綱,打造不同于學校的科學課堂,為小學生的課后活動減負提質。同時,將科技館特色科普活動帶進校園,真正實現科普資源下沉,讓孩子們零距離感受科學魅力。”市科技館館長李波介紹。
與市科技館面對面的市圖書館同樣深受市民喜愛,六安市圖書館開館四年來,總流通人次369萬人次,總文獻流通量605萬冊次,采購紙質文獻61.46萬冊,舉辦線上線下閱讀推廣活動3000余場。特別是結合館內特色服務與閱讀推廣活動,倡導的“席地而坐”舒適閱讀理念,讓讀書成為一種放松的常態化生活方式,走進圖書館,隨處可見的坐在地上、臺階上、“樹洞”中的讀者。
如今,市圖書館已經成為我市網紅打卡地和文化新地標,“圖書館生活時代”已潛移默化影響著六安人。隨著霍山縣、裕安區、葉集區圖書館等陸續完成新館建設并投入運營,我市基層公共文化場所不斷完善功能,六安人民的文化獲得感不斷增強,綠色振興、趕超發展的勢頭越來越強勁。
背街小巷是城市管理容易忽視的地帶,然而,走進位于裕安區小華山街道華府社區的英華巷,天藍色的人行道,氛圍感滿滿的氣球燈,色彩鮮明的文化小品……改造后的“英華巷”,變得“年輕又時尚”煥發出新活力。
英華巷修建于2014年,由于附近人流量大,巷內基礎設施老化,也存在車輛亂停放、隨意擺攤設點等諸多問題,去年年底,小華山街道、華府社區開始對英華巷進行整體改造提升。
“英華巷改造提升以‘睦鄰風尚’為主題,打造一條集功能、休閑、文化為一體的街巷。整體路面用彩色混凝土鋪設,并且根據街邊店鋪特色,在每個功能區域設置了不一樣的小品和休閑區,讓人們在休閑娛樂勞累時,可以休憩一會兒。老舊的巷子煥然一新,大大提升了周邊居民的幸福感。”小華山街道華府社區黨總支書記殷勤芹告訴記者。
同樣,既能“留住煙火氣”又達到創建文明街巷目的的文苑巷,以前又稱針織廠巷,位于金安區三里橋街道金裕社區,全長約300米。先前人車混行,嚴重影響城市品位和市民生活水平。2022年,三里橋街道抓住創建文明城市街巷提升項目機遇,以“傳承和共享”為主題,從使用人群需求出發,從優化街巷空間使用功能入手,以服務市民方便市民為目的,對此條背街小巷進行了改造。
街巷雖小,卻最能體現城市“顏值”、民生關懷和文明之美。采訪中,金裕社區工作人員表示,“我們沒有搞大拆大建,只改造巷內小商鋪外立面來改變雜亂面貌,增加市場活力。并區分休閑區域和停車區域,共建整潔、安全、便捷的公眾空間。除了硬件再造提升,衛生保潔力度也在加強,形成常態化的保潔機制,生活環境在提升,讓居民的幸福感不斷增強,從而實現居民生活有溫度、民生福祉有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