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安徽16地市2023年一季度經濟“成績單”出爐。
決策雜志(微信ID:juecezazhi)注意到,8地市增速超過全省增速4.8%,4地市經濟增速超過6%,池州以7.8%的經濟增速領跑全省。
你所在的城市是否表現亮眼?一起來看。
經濟格局保持穩定
經濟總量前三甲未變
從經濟總量看,合肥一馬當先,繼續領跑全省,經濟總量達到2690.6億元。
蕪湖排在第二位,經濟總量達到1111.83億元,滁州坐穩第三位,經濟總量達到919.5億元。
阜陽位居第四,經濟總量為799.1億元。安慶位列第五,經濟總量為689.56億元。馬鞍山以623.4億元排在第六位。宿州排在第七位,經濟總量為568.3億元。亳州位列第八位,經濟總量為557.6億元;蚌埠排在第九位,經濟總量為514.9億元。六安排在第十位,經濟總量為504億元。
從全省來看,與2022年相比,經濟格局整體保持相對穩定。
池州領跑,滁州緊隨
從經濟增速來看,池州以7.8%的增速高居全省第一,滁州增速位居第二,達到7.1%。這是全省僅有的兩個增速超過7%的地市,跑出發展“加速度”。
決策雜志(微信ID:juecezazhi)注意到,一季度滁州經濟運行穩中向好,投資保持快速增長,市場消費不斷回暖,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總體上延續了向上向好的發展態勢,交出了首季“開門紅”的優異答卷。在安徽省“季度賽馬”評議中,經濟運行連續5個季度全省第一、營商環境連續4個季度全省第一。
六安增速達到6.2%,位居第三,亳州增速達到6.1%,位居第四。
決策雜志(微信ID:juecezazhi)梳理發現,在5%-6%的增速區間,地市數量最多,有4個地市。具體來看,銅陵增速達到
5.9%,宣城為5.7%,宿州為5.6%,阜陽為5.1%。
這8個地市都跑贏了全省增速4.8%。
合肥、蕪湖與全省持平,增速同為4.8%。
與全國經濟增速相比,10地市跑贏全國增速4.5%。這10個市分別是池州、滁州、六安、亳州、銅陵、宣城、宿州、阜陽、合肥和蕪湖。
決策雜志(微信ID:juecezazhi)注意到,全省16個地市均實現了正增長。
向池州、滁州學什么?
又是池州、滁州!
決策雜志(微信ID:juecezazhi)梳理發現,從2022年以來,池州、滁州兩市的經濟增速連續多個季度排名全省前列,尤其是池州排名全省第一,由此產生一個奔“池”速度的流行語。
池州、滁州為什么快?深入分析,兩市至少有三條經驗值得學習。
一是善作為。兩市的干部隊伍拼勁很足,不斷增強發展的緊迫感,展現了迎難而上、乘勢而上、積極進取的工作作風。
二是抓機遇。池州、滁州都處在皖江城市帶,正全面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兩市積極搶抓經濟恢復重要窗口期,牢牢抓住戰略機遇、區位機遇、政策機遇,奮力將機遇轉化成發展優勢,取得明顯成效。
4月6日,安徽省委書記韓俊在滁州調研時強調,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是當前安徽面臨的最大紅利、最大勢能,要借東風、搭平臺、抓機遇,全力支持中新蘇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推動產業深度對接、集群發展,打造省際合作的典范,成為長三角地區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引領性、標志性成果。
三是招大商。兩市都堅持把大招商、招大商擺在重要位置,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鍥而不舍抓項目,引進了一批牽動性強的大項目好項目,以項目大突破為經濟高質量發展集聚動能。
2023年1至3月份,滁州市新簽約億元項目161個,其中30億元以上項目10個;新開工億元項目94個,其中5億元以上工業項目22個,比2022年同期增加2個;新投產億元項目75個,比2022年同期增加13個。
一季度,池州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1.1%,比安徽省快13.2個百分點,居安徽省第2位。其中,工業投資增長51%,比安徽省快30個百分點,居安徽省第3位。
這是滁州、池州兩市經濟增長快速的主要密碼,值得其他地市學習借鑒。
2023年是全力拼經濟的一年,當前,安徽正處于厚積薄發、動能強勁、大有可為的上升期關鍵期,安徽16地市都要強化搶的意識、拼的勁頭,堅定信心、乘勢而上、奮勇爭先,圓滿完成各項目標任務,全力推動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取得更大進展。
指導:張道剛、王運寶
撰文:姚成二
制圖:王碧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