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國慶“雙節”期間,安徽績溪縣5家高端精品民宿高峰期入住率均達100%,非遺活動加持促進人均消費增加100元/人以上。
當地非遺茶葉年產量1060噸,產值1.88億元;徽菜生產加工基地超過60家,產值達到18億元。
“傳統村落里還有不少資源,充分利用起來就能化腐朽為神奇?!币晃豢兿h干部說。近年來,績溪縣因地制宜、因勢利導,致力于把傳統村落改造好、保護好。
那么績溪縣究竟使用何種“魔力”,讓古村落“活”了起來?
修繕:在“提升顏值”上做文章
績溪縣以仁里村為試點,摸排古建筑68處,不可移動文物46處,傳統建筑17處,編制古建筑分布圖,由村集體或縣國有公司統一收儲閑置古民居,分類開展“保護性修繕”和“開發利用性修繕”。聘請兩山(上海)設計顧問有限公司編制整村保護開發利用策劃方案,規劃實施“一驛兩廊三坊四街區”業態布局,與鄉村筆記、安徽省旅游協會等合作設立研學、實訓、團建基地。
同時“原汁原味”修繕,制定《績溪縣農村村民建房管理辦法》《績溪縣傳統建筑與居民改造標準圖集》,按照原材料、原工藝、原性質、原結構的“四保存”原則和“修舊如舊”標準,對村民新改擴建進行聯合審批,涉及文物保護修繕的,報文物管理部門批準后實施。設立省內第一座三雕博物館、建立傳承人才庫,掛牌“徽州木雕傳習所”,每年開展農村建筑工匠技能培訓,59名建筑工匠納入縣農村建筑工匠人才庫。
對于長期閑置的土地、房屋資源,績溪縣探索出由村民對傳統建筑進行宜居性改造后繼續使用的有效路徑,如馮村黨支部書記自籌40萬元對1棟百年傳統建筑修繕改造,在合理保留四水歸名堂、徽派廳堂、青磚黛瓦馬頭墻等獨特構造的同時,增加現代功能元素,既有徽風古韻、又宜居舒適。
流轉:讓閑置資源重現價值
績溪縣堅持以用促保,由村集體整合資金流轉后對古建筑、古民居、古村落進行改造,發掘和提升它們的價值。
古建筑變文化陣地。績溪縣全面開展資源普查,首批摸排有流轉意向的閑置古建筑35棟、宅基地3處,現已流轉21棟、宅基地1處,打造12家高端民宿和農家樂,建成徽墨制作體驗館。部分祠堂、書院、名人故居由村集體流轉后,被修繕改造為各類展陳館、文化活動中心。全縣現存祠堂46座、宋清書院16個、名人故居21處,已改造成紅色文化教育基地、鄉賢館、村史館、新風堂等40余處。宅坦村將宗祠改造成為全縣首個農村博物館;仁里村深入挖掘程開甲、程莘農院士文化,啟動王子野故居等3處名人故居、祠堂修繕改造;修復九華農民協會舊址、霞潭古建筑群等,打造成紅色文化教育基地。
古民居變旅游勝地??兿h出臺《加強傳統村落保護利用促進鄉村振興的工作意見》《農村閑置宅基地(住宅)盤活利用試點示范實施方案》等政策措施。盤活閑置農房資源,建成高端精品民宿接待游客。著力塑造“一村一品”“一村一藝”“一村一景”特色品牌,縣國有公司與安徽出版集團合作,投入1800萬元布局上莊客廳、名人館等業態;上莊胡適故居、胡開文故居、紅門樓等建筑群經過改造,按照原有布局進行陳列;尚村開展傳統手工藝展示、宗祠文化游等民俗活動。
古村落變研學聚地??兿h整合傳統村落資源,以傳統家風家訓、徽墨、徽雕、徽菜為依托,編制徽菜美食、商道徒步等文化體驗精品線路5條,設計研學游線路8條,通過“靜態展示+活態展演”,推動非遺、美食、民俗、農耕等特色文化與研學旅游深度融合。仁里村啟動“績溪民歌民謠部落”非遺點項目建設;石家村將閑置古民居改造成農創客創業旅居驛站8間,吸引全國各地農創客和城市合伙人加盟,打造傳統文化研學教育基地。
產業:探索“村民+村集體+資本”運作模式
績溪縣編制實施《縣域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專項規劃》《績溪縣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規劃》,逐村編制傳統村落保護利用規劃,采用片區化推進、特色文化打造的方式,將全縣傳統村落融合打造為水墨儒風——大師義賈匯聚的名人文化區、和諧徽韻——徽文化博覽的文旅融合區、丹青攬勝——人文景觀合一的高山康養區。實施歷史人文環境及公共基礎設施提升、傳統建筑修繕活化利用、數字博物館建館等傳統村落保護利用項目,推進多類型、多區域的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
績溪縣探索出“村民+村集體+資本”運營模式,推動傳統村落、傳統建筑與休閑文化產業結合,制作“四和圖”徽墨、徽雕文創產品,發展徽菜美食、文化體驗、休閑娛樂等多元業態,開展產業化運營。大谷村以徽菜預制菜加工基地項目為試點,創新打造“鄉土工廠”賦能鄉村振興新模式;上莊鎮實施汪裕泰茶博園項目建設,金山時雨茶產值達到1.88億元;下溪村發展石斑魚養殖,打造溪流釣特色旅游項目;仁里村流轉土地313畝打造農業生產+觀光體驗一體的“親子游坊”。
績溪縣還采取“縣級統籌、共同參與”的模式,積極引進社會資本、整合財政資金、發行專項債、爭取“村落徽州”貸,為傳統村落保護利用提供資金保障。推進仁里高端精品主題民宿、家朋鄉特色民宿、西川村共享農莊民宿建設等3個村落傳統建筑和傳統民居活化利用項目,謀劃實施上莊非遺傳承園、伏嶺特色小鎮徽文化產業等3個傳統文化保護傳承發展項目和績溪徽菜、上莊汪裕泰茶博園等4個示范村落產業發展項目。
融合:多業態一體化推進建設
面向未來,績溪縣將按照全省旅游高質量發展大會部署要求,統籌謀劃、一體推進傳統村落保護利用、文化旅游發展、美麗鄉村建設。
一是堅持規劃引領??茖W系統編制發展規劃,構建以縣域美麗鄉村建設規劃為龍頭,村莊布局規劃、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規劃為基礎的鄉村建設規劃體系。對標全省鄉村建設升級版示范村、重點村、精品村標準,以仁里村、上莊村等國家級傳統村落為重點,全面加強有效保護和開發利用,形成一批具有影響力的傳統村落和古民居品牌。
二是活態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深入實施文化興縣旅游發展行動,保持傳統村落整體風貌格局,加強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建筑、古民居的掛牌保護,深入挖掘和保護民俗節慶、傳統技藝等各類非遺資源,豐富古村落的文化內涵和旅游開發價值。加快打造“績溪元宇宙鄉村振興示范基地”,2024年底前實現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精品館建館率100%。
三是推動特色產業融合發展。充分發揮傳統村落的資源稟賦優勢,盤活利用古民居、古建筑,組織實施一批農文旅融合、精品民宿、文化傳承、生態休閑、健康養生等項目,統籌聯動開發文化體驗產品、文化體驗精品路線,加快發展研學旅游等新業態,打造文化研學體驗片區,促進旅游、生態、文化、康養等多業態融合發展。
(作者單位:安徽省績溪縣人民政府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