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力與動力并存
《決策》:皖北發展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的機遇與優勢有哪些?
陳軍:安徽明確把汽車產業作為“首位產業”,正在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為皖北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機會,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推動皖北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加快突破行動方案(2024—2027年)》,可以說皖北地區發展汽車產業潛力與動力并存。
一是集群建設具有一定基礎。近年來,皖北地區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建設加快推進?;幢笔蟹e極打造車用鋁合金輕量化材料基地;亳州市推進奇瑞商用車等頭部企業與核心零部件企業“股權式”合作;宿州市組建皖北首個新能源汽車產業研究院;蚌埠市打通傳感器研發、制造、驗證和產業化應用示范流程;阜陽市建成全國最大動力電池循環利用園區;淮南市以合淮合作區為載體,積極招引蔚來、比亞迪配套零部件項目。
二是資源要素蘊含巨大潛力。皖北地區能源礦產資源豐富,勞動力充沛,市場廣闊。南北合作共建園區、省際產業合作園區等有效提升了皖北地區產業承載能力。在全省汽車產業布局中,合肥、蕪湖將發揮“雙核”帶動作用,推動汽車龍頭企業與皖北有關企業加強合作,為皖北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增添動能。
三是產業發展呈現良好勢頭。2023年,皖北6市汽車產業鏈營收增速6.5%。今年1—2月,皖北地區汽車產業鏈規上工業企業營收平均增速達到27.4%;與2023年相比,皖北地區汽車產業鏈規上工業企業數、營業收入占全省比重均提高1.1
個百分點。
《決策》:皖北地區汽車產業發展目標是什么?
陳軍:皖北地區圍繞汽車“首位產業”,立足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等條件,以專用車集聚發展、零部件轉型升級、后市場提質增效等為突破口,優化產業布局,激活內生動力,做大做強新能源汽車產業,更好支撐皖北地區振興發展。到2025年,皖北地區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力爭超過1800億元,占全省新能源汽車產業比重超過15%。到2027年,產業規模力爭突破3300億元,形成一批配套能力突出、特色優勢明顯的行業骨干企業,涌現一批標志性技術創新成果,培育一批綠色低碳制造典型標桿,打造一批智能網聯示范應用場景,構建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
“龍頭企業—產業鏈—產業集群—產業生態”
《決策》:從全省來看,皖北地區汽車產業總體布局是怎樣的?
陳軍:堅持集鏈成群,以龍頭企業、重大項目為牽引,推動皖北新能源汽車產業體系化、集群化發展,形成“龍頭企業—產業鏈—產業集群—產業生態”的發展格局。
具體來說,淮北市聚焦新能源車身、動力電池箱體、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殼體等特色產業,推動鋁基金屬材料向新能源汽車部件等高端產品延伸發展。亳州市加快發展動力電池、整車線束、制動系統等關鍵零部件產業,提升專用車產業規模。宿州市打造區域性智能網聯汽車基礎數據服務平臺;培育壯大車身、底盤、充換電裝備制造等產業。蚌埠市壯大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打造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汽車智能傳感器產業基地。阜陽市重點發展專用車、汽車零部件、動力電池制造及綜合回收利用?;茨鲜型苿訉S密嚫叨嘶⒕G色化轉型,發展電池、電驅、電控三大關鍵零部件產業,打造與合肥優勢互補的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滁州市(明光市、定遠縣、鳳陽縣)培育發展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特種專用車及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制造、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質量檢驗檢測等產業。六安市(霍邱縣)培育發展車身輕量化結構件、汽車線束、汽車裝飾件、磁性材料等產業。
“七大行動”
《決策》:為推動皖北地區新能源汽車產業加快突破,助力皖北地區全面振興,安徽有哪些支持舉措?
陳軍:支持舉措包括“七大行動”。
一是實施創新能力“領航行動”。堅持創新驅動,是我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首要任務。該行動主要包括支持皖北地區參與安徽省開放型汽車生態實驗室建設,支持創建國家級、省級創新平臺,推動皖北地區企業牽頭或參與制定細分領域相關標準,支持建設“科創飛地”等舉措。
二是實施專用車“培優行動”。皖北地區專用車企業眾多,品類豐富,具有較好的發展基礎和市場前景,實施專用車“培優行動”,既符合國家“主體集中、區域集聚”產業政策的要求,也有助于安徽加快構建乘用車、商用車、專用車多元化發展的格局。該行動主要包括推動皖北專用車產業做大做強,加強廂式運輸車、冷鏈物流車、環衛車等研發生產,組建皖北專用車產業聯盟,鼓勵與省內外整車企業加強合作,推動專用車生產企業加快電動化、智能化轉型,支持皖北地區開放新能源和智能網聯專用汽車示范應用場景等舉措。
三是實施零部件產業“向新行動”。汽車零部件正在加速向新能源化、智能化轉型,皖北零部件企業需加快提質增效。該行動主要包括合理布局皖北地區零部件產業發展方向,推動零部件產業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產業融合發展,開展皖北地區零部件企業供需對接專項活動,全面提高零部件企業智能化水平、編制招商名錄等舉措。
四是實施多層次合作“鏈動行動”。在我省汽車產業雙核帶動、多點支撐的總體布局中,省級統籌,引導先發地市、龍頭企業的優質資源投向皖北,有助于實現合作共贏,形成全省一盤棋。該行動主要包括推動汽車領域龍頭企業與皖北汽車企業建立“1+N”產業鏈延鏈合作、依托省際產業合作示范園區強化“雙招雙引”、依托南北合作共建園區設立“產業飛地”、推動“合淮六”產業聯動區建設等舉措。
五是實施綠色發展“降碳行動”。皖北風光電等資源豐富,建設零碳園區、零碳企業有助于提升項目招引的吸引力和競爭力,也可以為汽車產業綠色低碳發展提供豐富的應用場景。該行動主要包括加快布局建設一批零碳園區、支持打造“產業聯通協作、鏈條上下完備”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產業基地等舉措。
六是實施推廣應用“拓展行動”。推動后市場服務體系建設,是政府可以發力的重要領域。該行動主要包括一體推進皖北市、縣、鄉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開展“光儲充”等新模式示范應用,鼓勵開展品牌聯展、試乘試駕活動等舉措。
七是實施產業人才“聚英行動”。人才是第一資源,堅持以產聚才、以才興產,是補齊產業短板,推動皖北汽車加快突破的重要任務。該行動主要包括鼓勵增設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相關專業,加快培養汽車領域專業人才;深入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大人才引進力度等舉措。
《決策》:在強化保障措施上,將如何開展工作?
陳軍:首先,加強組織實施。在省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建設領導小組領導下,省汽車辦定期調度研究皖北地區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相關事宜,協調解決重大問題。皖北各市(縣)依托各市汽車辦建立相應工作協調機制。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清單化、項目化、事項化推進工作落實。
其次,加大要素支持。省級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建設的各項政策,同等條件下對皖北地區予以傾斜。統籌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對特別重大的項目,省級按照“一事一議”相關規定予以支持。
第三,拓寬融資渠道。支持省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主題基金與皖北各市、縣共同組建新能源汽車產業子基金,鼓勵風投、創投、民間資金等社會資本投資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相關產業。建立皖北地區新能源汽車上市后備企業資源庫,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掛牌。
最后,強化平臺支撐。發揮省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建設戰略咨詢委作用,開展“戰略咨詢委員會專家皖北行”活動,搭建皖北地區新能源汽車企業與專家團隊聯動平臺。支持新能源汽車行業協會、產業聯盟、智庫資源充分發揮連接企業與政府的橋梁作用,精準服務皖北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提升發展。支持皖北地區按市場化方式舉辦全國性、區域性的車展、會議等,圍繞政策措施、重大項目、創新成果等,組織開展新聞發布、項目簽約、建成投產、產品推介、技術展示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