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總量連續7年居全國城市第一,全國唯一“冠軍”數破百的城市,寧波的“硬核”指數堪稱傳奇。
今年3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公示了第八批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名單,寧波有21家企業入選,總數達104家。此外,寧波還有一個超過600家的單項冠軍企業培育庫。
制造業單項冠軍“含金量”極高。根據工信部的遴選標準,包括專注制造業某些特定細分產品至少10年,單項產品市場占有率位居全球前三,生產技術或工藝國際領先等。單項冠軍已成為衡量區域制造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
寧波為什么能獨占鰲頭?單項冠軍有什么成長秘訣?
制造業的百年基因
在2023年全國工業十強市中,寧波排名第六,規上工業增加值不及深圳的一半,但單項冠軍數量卻力壓深圳,穩居全國第一。寧波為什么單項冠軍尤其多?
從歷史上看,寧波制造業底蘊極其深厚,是中國民族制造業的搖籃。一個“寧波幫”,半部近代史。作為中國近代最大的商幫,寧波幫創造近代史上100多個“中國第一”,包括中國第一艘輪船、第一家機器軋花廠、第一家日用化工廠,中國最大的火柴廠等。
改革開放之初,寧波被列為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之一,誕生了龐大的鄉鎮企業群體,曾創造很多中小制造企業神話。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很多“小作坊”成長為“小巨人”,并且傳承了中國制造業的百年基因。
如今,寧波是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全國最大的石化產業基地和新材料產業基地、全國四大家電生產基地和三大服裝產業基地之一,已形成門類齊全的制造業體系,特別是以石油化工、汽車及零部件、電工電器、紡織服裝等為代表的支柱產業集群。扎實的工業基礎,是寧波單項冠軍誕生的重要土壤。
同時,寧波民營經濟高度發達。寧波有超過130萬戶的經營主體,其中民營經濟占了97%;1萬多家規上工業企業中,中小企業數量占了98%以上。這些企業是寧波制造業的基石,也是單項冠軍成長的“沃土”。數據顯示,寧波104家單項冠軍中,民營企業達99家,占比超過95%。
另外,寧波人低調內斂的地域氣質也是單項冠軍形成的重要因素。寧波人喜歡用當地美食“湯團”來形容自己——圓潤而內秀。在當地人看來,身價不菲的老板穿著幾十元汗衫、隨便吃個盒飯不是稀罕事。這種“悶聲發大財”的性格,造就了低調、務實、專注的商業氣質。
制造業單項冠軍也被稱為“隱形冠軍”,多半生產一些制造業細分領域“看不見”或者“低調”的產品,平時默默無聞,很容易被各種高大上企業的光芒掩蓋,像一顆顆不起眼的“螺絲釘”。這種定位非常符合寧波人的商業氣質。
早在2004年,寧波市就做過一次摸底調查,當時寧波市場占有率全國第一的制造企業有100多家。很多企業名字雖不為大眾所知,但它們的產品在業內卻是赫赫有名。
2022年,寧波市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調查報告顯示,有129家企業主導產品市場占有率居全球第一,328家企業主導產品市場占有率居全國第一。可以看出,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很多企業聲名不顯,卻早已是細分領域的冠軍。
擇“一米寬”掘“百米深”
單項冠軍的誕生,其實相當不容易。目前,我國僅有約1574家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遠低于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1.2萬家。
工信部原總工程師張峰曾指出,企業成長為單項冠軍,至少需要在三件事上下苦功:一是長期專注,二是不斷創新,三是堅持全球化。從寧波單項冠軍企業的分析來看,這三點正是其最重要的成長秘訣。
寧波幫有句老話,“外行不可去,內行不可丟”。現在寧波企業界流行一句名言:擇“一米寬”掘“百米深”。兩句話一脈相承,凸顯了寧波企業家長期專注的“工匠精神”。
寧波德鷹精密機械有限公司坐落在寧波市鄞州區下應街道一個不起眼的廠區內,其主導產品產量全球占比40%,產值全球占比30%,為全球九成以上的知名縫紉機整機廠配套。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期間,下游服裝行業出口困難,德鷹曾想過轉投酒店業,收購一家四星級酒店的定金都付了。
當時,多元化發展是潮流,但德鷹經過慎重考慮,改變了主意,“長遠看,服裝行業是民生行業,不管經濟高潮低谷都有市場,只要把老本行做精做專,門檻做得足夠高,就一定會有市場”。
只有在自己最熟悉的領域,才可能做到最強。在企業發展過程中,“賺快錢”的誘惑很多,而寧波單項冠軍們對不熟悉的領域、對快錢投機堅決說不。他們的觀念是不做大市場的第一,要做小市場的唯一,比如壓鑄模具、軸承、輪轂、汽車橡膠配件等等,這些東西看似不起眼,但要做到極致,需要幾十年的專注研究。
但很多時候專注的滋味也很“苦澀”。作為平板顯示最核心的材料,光學反射膜被稱為信息時代的“眼睛”,曾長期被日本等國壟斷。全球反射膜領域單項冠軍,長陽科技剛剛成立時并不為人們所看好。
“當時,很多人認為我在開玩笑。一個初創企業怎么敢動國際巨頭的奶酪?我的回答是,我們就是奔著破除壟斷去的!”寧波長陽科技公司董事長金亞東說,從2010年開始創業,到2017年光學反射膜出貨量全世界第一,7年里經歷了很多磨難,技術的艱難突破、競爭對手的瘋狂打壓,各種苦痛無以言表,“可當你身邊接觸的企業家都有這樣一種特性,你也會被他們所感染”。
2022年的調查顯示,寧波單項冠軍企業從事主導產品的年數平均為18年。其中,10至20年的企業占比47.63%;20至30年的企業占比25.62%;時間最長達62年。主導產品銷售收入占全部業務收入比重平均達69.58%,且主要集中于90%至100%區間。其中,36家企業主導產品銷售收入占比高達100%。
制造業需要沉淀和積累。寧波單項冠軍大都埋頭在一個細分領域,深耕細作。它們有超強定力和堅韌不拔的毅力,幾十年就干一件事,不刻意追求規模,不聚焦增長速度,穩扎穩打,把事情做到極致。
單項冠軍很難一蹴而就,必須耐得住寂寞,做得時間越久、越專注,成功的幾率才會越大。
“獨步天下”的秘訣
專注并不意味著閉門造車、固步自封。一旦看準行業發展前景,就全身心投入,保持旺盛的進取心和持久的創新力,這是寧波單項冠軍們的共同特征。
今年新晉“冠軍”寧波生久科技有限公司,雖然做的是傳統柜鎖行業,但自1984年創立以來每年都拿出利潤的20%作為研發費用,用于開發新產品。截至目前已獲得國家專利315項,還主持或參與了多項國家行業標準制定,硬是將不起眼的小買賣做成了近十億元的大生意。
除了傳統行業不斷推陳出新外,近年來寧波新興行業單項冠軍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今年新增的21家單項冠軍中,新材料企業數量占據三分之一。從發展趨勢分析來看,寧波單項冠軍越來越集中到半導體、新材料、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等新質生產力領域。
不論是傳統行業還是新興領域,創新都是單項冠軍“獨步天下”的秘訣。調查顯示,寧波單項冠軍企業R&D經費支出占營收比重平均超過4.54%,累計攻克500多項關鍵技術壁壘和“卡脖子”難題,立足技術研發—產品創新—產業轉化全周期發展,與科研院所聯合攻關。截至目前,104個“冠軍”中超九成擁有省級及以上實驗室,平均擁有發明專利385項。
單項冠軍不僅要敢投入、會創新,更要有全球視野,對標國際領先企業。寧波很多單項冠軍,通過跨國并購、海外布局研發機構等方式,利用全球市場、資源和技術,突破成長的天花板。實現市場、資本、人才和技術的全球資源整合,是寧波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完成關鍵技術突破的重要途徑。
切割絲被稱為“工業的牙齒”。越細的切割絲能生產出更高精度的零部件,某種程度上代表一個國家高端精密制造水平。切割絲的全球領軍者寧波博威集團,發展初期并不出色。雖然占國內市場的近兩成,但以低端產品為主,利潤微薄。更嚴峻的是,國際上高端的切割絲已經面世,低端產品生存空間越來越小。
2015年,博威集團成功收購德國貝肯霍夫公司,并設立歐洲研發生產基地,將德國的技術與中國的市場優勢完美結合,并推出更為高端的切割絲,精度達微米級別,打破了國外長達百年的壟斷,如今市場占有率已穩居全球第一。
單項冠軍的競技場是全球市場大舞臺,要與全球同行競技。對于單項冠軍來說,創新是最強大的核心競爭力,全球化則是晉級的重要途徑。
冠軍企業需要“冠軍生態”
單項冠軍的成長不僅需要自身的努力,政府之手的作用同樣重要。從寧波的經驗看,政府部門要在政策、機制、營商環境等方面構建良好生態。
2017年以來,寧波圍繞單項冠軍企業培育,開展兩輪升階式的系統謀劃,建立了技術攻關、單項冠軍培育、重點產業鏈培育“三張清單”。特別是單項冠軍企業培育庫,對掌握核心技術、市場占有率較高的“準冠軍”企業,實行動態管理,在技術創新、市場開拓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同時,瞄準產業鏈關鍵環節進行培育,讓每條產業鏈都能培育出一批單項冠軍。
先期入庫的企業發現,有“冠軍”榮譽加持對自身發展裨益良多。于是,主動上門找政府的企業越來越多,“奪冠”氛圍日益濃厚,“主動與被動一轉換,發展氛圍就起來了”。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單項冠軍成長的關鍵因素。有了好的環境,冠軍企業才會蓬勃生長。
寧波對列入國家級單項冠軍企業和培育企業,分別獎勵500萬元和300萬元;對市級單項冠軍,獎勵200萬元,獎勵額度在全國城市中最高。同時,在財政、金融、人才、知識產權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對單項冠軍頂格覆蓋。
除了政策,寧波市政府與企業間,有事真幫忙,沒事不打擾。當地企業家對此深有體會:有事共患難,沒事不爭利;有事解決問題,沒事不放空炮;有事上門服務,沒事不來打擾。
政府“不管閑事”不代表無所作為,而是“該出手時則出手”。寧波市有關部門對全市專精特新企業和單項冠軍培育企業,都有詳細的數據統計。從優勢產品、創新能力到面臨的困難,都記錄在案。只要企業經營遇到問題,立即派專班進行指導和協調,盡最大可能幫助企業脫困。
寧波單項冠軍之城的背后是良好的“冠軍生態”,營造適宜單項冠軍生長的生態很關鍵。
(作者單位:浙江財經大學新經濟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