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鮮明樹立選人用人正確導向,大力選拔政治過硬、敢于擔當、銳意改革、實績突出、清正廉潔的干部,著力解決干部亂作為、不作為、不敢為、不善為問題。霍山縣持續深化黨的組織建設制度改革,進一步樹牢正確用人導向,以組織擔當促干部擔當,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霍山高質量綠色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把嚴政治過硬的首要關口。旗幟鮮明講政治、注重政治建黨是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要求,也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的精神特質。選人用人首先要做到政治過硬,在思想政治上講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在行動實踐上做到“兩個維護”。選出“學用結合”的好干部。沒有理論上的清醒,就沒有政治上的堅定。霍山縣持續完善落實領導班子讀書班、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第一議題”、專題黨課等學習制度,將理論武裝突出的干部派往經濟開發區、鄉村振興、文明創建等一線鍛煉,2022年以來已在一線提拔使用干部236名。選準“表里如一”的好干部。干部選拔,非徒觀其在大政方針之執行,更察其在日常工作之勤勉。在選拔任用干部時,通過深入干部工作單位、生活社區、家庭鄰里等不同場域進行全方位考察,嚴查是否在工作場合之外,嚴格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選實“為民服務”的好干部。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是檢驗黨一切執政活動的最高標準。注重培養、發現,在急難險重任務中有著強烈愛民、為民、憂民、惠民之心的好干部。2019年以來,在新冠疫情、抗洪救災等關鍵時期提拔使用159名“靠得住、信得過、能放心”的一線干部,贏得群眾一致好評。
涵養敢于擔當的基本素質。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當干部就要有擔當,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面對當前,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競爭態勢,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全力推動霍山高質量綠色發展的偉大進程中,亟需一批想擔當、能擔當、敢擔當的好干部。持續強化“想擔當”的思想自覺。基層黨員要始終心懷大局,時刻牢記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產黨員,第一職責是為黨工作,視崗位為戰位,把工作當成事業,保持一顆火熱的心坐好“冷板凳”,不斷自我實踐、自我提升、自我超越,打破“本領恐慌”,使自己真正成為工作的行家里手,才能不斷涵養敢啃硬骨頭、敢趟深水區、敢辟新天地的良好品質。持續強化“能擔當”的行動自覺。干事擔事,是干部的職責所在,也是價值所在。凡是有利于黨和人民的事,就要事不避難、義不逃責,大膽地干、堅決地干。在直面矛盾中加強斗爭歷練,堅持守土有責、守土盡責,自覺投身于改革創新時代潮流,到重大斗爭中去真刀真槍地干,到急難險重的一線中去打幾場硬仗,把火熱的實踐作為最好的課堂,才能干成一番事業。持續強化“敢擔當”的干事氛圍。組織為干部擔當,干部才能更好地為事業擔當。認真落實“三個區分開來”,出臺《霍山縣干部容錯糾錯實施細則(試行)》,明確六種可容錯的具體情形,堅持“七看”原則,精準科學“界錯”,使容錯糾錯“容之有理”“糾之有據”。2024年以來,已為4名受誣告干部澄清正名,持續釋放“為敢于擔當者撐腰”的信號。
聚焦銳意改革的重要品質。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基層干部要拿出“敢為天下先”的勇氣,銳意改革,務實擔當,積極探索適合本地發展需要的新模式、新路徑、新舉措。在能力上鍛造改革“硬本領”。改革不是莽撞蠻干,而是遵循事物發展規律,做到專業專注。圍繞縣委中心工作,將具有經濟金融、教育科技、工業制造、農村農業等領域知識背景的146名干部選出,分層分類進行外出跟班培訓,并將培訓成績量化計入干部檔案,已有96名干部迅速成長為相關領域的“行家里手”。在工作中塑造改革“急先鋒”。改革之路,從無坦途。在鄉村振興、基層治理、工業發展等領域中,均需具有創新思維,敢于突破傳統束縛,探索適合本地實際的改革“干將”。霍山縣不斷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運營體制改革、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等27項改革,產生了一批“霍山現象”、形成了一批“霍山經驗”、成就了一批“霍山品牌”。在班子中凸顯改革“行動派”。組織有擔當,干部有力量,改革才更有動力。霍山縣向工作局面打不開的單位、改革事項推動不力的單位、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等安排1-3名年富力強的黨員領導干部進入班子,按照“一單位一方案、一問題一對策”,有力推動困難工作有效落地。
抓實業績突出的關鍵標準。組織部門要堅持事業為上,鮮明樹立重實干重實績的用人導向,引導廣大黨員干部銳意進取、實干擔當、聚力攻堅。建立部長“回訪”制度。霍山探索建立組織部長“回訪”制度,對新提拔重用半年以上的縣管重要崗位領導干部、重新任用的受處分干部、年輕干部等進行回訪,通過“問成績、聽評價、看現場、說不足、談思路、給鑒定”等方式,以寫實的手法,形成干部綜合表現鑒定材料。將回訪結果作為選拔任用、職級晉升、培養教育等重要參考依據。2024年以來,已通過部長“回訪”制度發現、使用干部48人次。開展工作“點評”制度。工作做得好不好,群眾認可不認可,就要聽聽廣大群眾怎么說、怎么評。霍山縣將鄉村振興涉及的農業經濟指標、糧食生產、產業發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等6個方面的重點工作放在農村一線接受群眾現場點評。“用數據說成績、立足實際談發展、在群眾中聽取意見”,對發展思路清晰、帶領群眾致富增收明顯、群眾認可度高的干部進行提拔重用,讓農村一線成為考察識別干部的重要場所。落實“能上能下”制度。堅持把各個崗位“挑大梁”的干部作為重點培養選拔對象,堅決破除論資排輩頑瘴固疾,常態化推進干部能上能下。2024年以來,已調整不適宜擔任現職干部2名。
筑牢清正廉潔的根本底線。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腐敗是危害黨的生命力和戰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敗是最徹底的自我革命。廣大黨員干部要守住廉潔底線,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積極擔當作為的精氣神為黨和人民履好職、盡好責。嚴格廉潔自律。廉潔是根本,自律是關鍵。黨員干部要對那些迎合愛好套近乎的人,多留個“心眼兒”、多問問“為什么”,不要在阿諛奉承中迷失自我,堅決做到不該吃的不吃、不該喝的不喝、不該拿的不拿。勇于擔當作為。在基層工作要保持干事創業、開拓進取、為群眾辦實事的精氣神,堅決杜絕“不給好處不作為”的腐敗不正之風,只有敢于負責、善于作為,才能在關鍵時刻頂得上去,經得住考驗。嚴肅監督管理。好干部是選出來的,更是管出來的。越是重點選拔的干部越要重點管理,越是有培養潛力的干部越要嚴格要求,決不能一選了之。要把監督的視角從工作圈向社交圈、朋友圈、生活圈延伸,向“八小時外”延伸。要堅持不懈抓好廉政警示教育工作,用好身邊人、身邊事,以案施教、以案示警、以案肅紀,不斷增強黨員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思想自覺、行動自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