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治,百姓安,國家穩。
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代,我國以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為主要抓手,持續推動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各地涌現出了一批典型樣板。
浙江省20年來堅持下大力氣抓“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使全省鄉村經濟發生歷史性巨變。浙江的思路、浙江的做法值得借鑒。
作為農業大省的安徽,不僅在歷史上是中國農村改革的主要發源地,在探索與實踐鄉村振興戰略道路上也走在前列。安徽學習運用浙江“千萬工程”成功經驗,結合本省實際情況,創新性地提出了“千村引領、萬村升級”工程,實事求是地探索謀劃自己的“千萬工程”,走好安徽的鄉村振興之路。
從江南丘陵到皖北平原,從大別山區到長江沿岸,安徽各地探索了一批好經驗、好做法,用實際行動繪就了一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畫卷。我們從皖北、皖中、皖南選取三個觀察點,一起來看推動鄉村振興的新打法。
淮北“333”工作體系
助力和美鄉村建設
思深方益遠,謀定而后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長期的歷史性任務,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規劃則是實施這項系統工程的“路線圖”。
淮北市在總結“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創新構建了“333”工作體系,有效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
首先是突出“三個同步”。
一是全域建設與重點打造同步推進。一方面,基于農村實際與農民需求,加速農村水電路基礎設施及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全域提升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另一方面,結合“山、水、城”空間布局與資源特色,按“串珠成鏈,連線成片”思路,精心打造生態度假示范圈、文化旅游示范帶、產村融合發展示范片區等精品示范線路和品牌,實現由點到面的有序規劃與建設。
二是分類創建與梯次培育同步推進。在村莊規劃分類基礎上,因村施策,全域分類打造各類村莊,包括精品示范村、省級中心村等,促進均衡發展;對已建成的省級中心村全面評估,選擇成效顯著的村納入精品示范村儲備庫,分批次實施補短板項目,形成分級創建、梯次推進格局。
三是整體規劃與具體設計同步推進。堅持先規劃后建設,高標準編制了253個“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并對精品示范村的規劃進行評估。通過優化16個精品示范村的項目清單,進一步明確資金用途和細化建設內容,并編制完成了2024年度10個精品示范村的建設實施方案,且全部通過省級評審。
其次是抓實“三個提升”。
在“宜居”鄉村建設方面,2023年以來推進精品示范村與中心村建設,高標準完成美麗宜居自然村莊的創建認定。大力推廣新型化糞池外觀設計,改造提升農村戶廁,同時持續完善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健全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確保大部分自然村達到清潔村莊標準。
在“宜業”鄉村建設方面,淮北市深入挖掘鄉村資源稟賦,依托“千億斤江淮糧倉”戰略,大力發展特色產業。通過完善聯農帶農富農機制,積極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精品示范村和省級中心村培育形成主導產業,拓寬農民增收途徑,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在“和美”鄉村建設方面,淮北市深入推進鄉村振興積分制,有序選擇精品示范村開展“數字化+積分制”試點,通過優化積分內容、規范運行程序、突出結果運用,充分調動群眾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
最后是健全“三項機制”。一是工作推進機制,成立淮北市委、市政府領導任組長的推進小組,實施“千萬工程”,并建立“月督查、季調度、年考核”制度,形成趕超進位的工作氛圍。二是聯系幫扶機制,建立市級領導聯系包保和市有關單位結對幫扶制度,市級領導每半年深入聯系村協調解決問題,市有關單位每季度至少前往幫扶村1次,形成齊抓共管格局。三是資金保障機制,市財政設立專項資金支持和美鄉村建設,并研究整合涉農資金的政策舉措,通過存量調整、增量集中的方式集中財力,投向和美鄉村精品示范村和省市中心村建設,確保項目資金充足。這些機制共同為和美鄉村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
廬江塑造民宿特色產業
產業振興是增強農業農村內生發展動力的源泉,是鄉村全面振興的基礎和關鍵。只有實現鄉村產業振興,才能不斷完善農業產業鏈,培育農業產業新業態,拓寬農民收入渠道。
廬江毗鄰巢湖和長江,是合肥前往黃山、九華山、天柱山的必經之地。行走廬江,即可移步換景,廬江以其特有山水和人文資源優勢成為合肥千萬人的“后花園”。
隨著鄉村游、旅居游的持續火爆,在鄉村住下來、慢下來成為許多游客的選擇。廬江瞄準這一契機,搶抓一系列國家政策疊加機遇,積極推進“農旅富民”戰略,讓發展民宿產業成為廬江縣開辟旅游業發展的新賽道、助推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
為推動鄉村民宿的健康發展,廬江縣堅持頂格推動,成立由縣委書記、縣長共同擔任組長的領導小組,全面推動鄉村民宿發展,分年度謀劃閑置房屋改造提升計劃。并出臺扶持政策,制定出臺《關于規范和促進旅游民宿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盤活閑置農房促進家庭民宿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文件,積極打造“鄉村旅游到廬江”品牌,初步形成三個民宿產業集聚區,探索出了一條“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營、群眾受益”民宿產業發展之路。
此外,廬江縣推行了“八個一”標準化工程,涵蓋了主題設定、民宿管家配備、服務流程優化、公共活動空間打造、特色活動策劃、家宴準備、伴手禮設計以及周邊游導覽圖編制等方面。同時,對家庭民宿實施了等級評定制度,依據標準授予三、四、五星級家庭民宿稱號,持續提升民宿的服務質量和水平。
截至2024年8月,廬江縣建成精品民宿38家、家庭民宿37家,占合肥市民宿總量61%。現有全國甲級、丙級民宿各1家,安徽省“皖美金牌民宿”3家、“皖美銀牌民宿”7家。在推動鄉村振興上,吸納當地村民就業1400多人,人均年增收約5萬元,帶動當地農特產品年均銷售約1000萬元,民宿相關項目為村集體年均增收2300萬元。
黃山文旅融合
驅動鄉村產業鏈升級
鄉村振興不僅要有產業,更要有鄉村產業鏈的升級。
黃山市在推動鄉村全面振興過程中,以文化旅游休閑經濟為核心驅動力,瞄準打造全球文旅度假勝地。在文化旅游休閑經濟的推動下,黃山市實現了鄉村產業鏈升級。
通過探索鄉村振興共富聯合體,黃山市聚焦“一村帶六村”的發展模式,成立了運營管理公司,推動了資源全域盤活和共建共享。這帶動了富民產業的多元化發展,如坑上生態茶園、豐樂谷數字農業等。
黃山市還拓展了自營項目,如旅游講解、文創銷售等;注重項目聯合和創意聯合,通過引入云端綠野秘境、藍屋藝術館等項目,打造鄉村國際會客廳等新型業態,進一步豐富了鄉村旅游的內涵和形式。
在文旅產業鏈的建設方面,黃山市實現鄉村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升級。
依托鄉村優質資源,黃山市開發了農業多種功能、挖掘了鄉村多元價值,打造了“徽州味 賽村碗”等村官、村創、村碗、村戲、村賽5個“村字號”IP。
為了進一步提升鄉村旅游的品質和競爭力,黃山市攜手高校推進藝術鄉建,推出了一系列賽事平臺,如煙雨徽州?中國(黃山)鄉村生活美學設計大賽等,全面提升了鄉村品質和審美品位。創新組織抓手和深耕特色產業,大力發展徽茶、中藥材、養殖等土特產,全域推進茶園綠色防控,打造全國首個全域茶葉無農殘城市。此外,還培育了黃山貢菊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菊花產業綜合產值達數十億元;創建了“徽五味”道地藥材品牌;培育壯大以臭鱖魚為代表的徽菜預制菜產業等。
黃山市還注重推動農文旅、商文旅、康文旅融合發展,以全域模式打造大黃山文旅新坐標。通過常態化開展文旅新品發布、推陳出新“新安岐黃夜”、齊云打鐵花等新產品新業態新場景,休閑度假、農事體驗、研學修學、生態康養等沉浸式業態蓬勃發展。
安徽實踐有哪些啟示
一項項經濟數字、一批批農業品牌、一條條農業產業鏈……是安徽鄉村振興的生動縮影,值得學習借鑒。
一是鄉村振興要因地制宜,找到符合本地區特色的鄉村振興路徑。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鄉村樣本,“千萬工程”蘊含科學方法,彰顯實踐偉力。要學習運用“千萬工程”蘊含的發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進機制,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循序漸進、久久為功,集中力量抓好辦成一批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
安徽各地在自然基礎條件、生態環境以及社會經濟背景上均存在顯著的差異性,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各地緊密結合地方實際,精準識別各自的發展優勢與限制因素,找到符合本地特色的振興路徑。
二是鄉村振興,規劃先行。如今,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上,規劃作為引領鄉村發展的重要手段,其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科學規劃鄉村發展藍圖,合理布局鄉村產業,不僅能夠有效促進鄉村經濟的繁榮,還能提升鄉村的居住環境和生活品質,從而打造宜居宜業的美麗鄉村。
規劃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和保障。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過程中,規劃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規劃能夠明確發展的目標和方向,為長期發展提供科學依據。其次,規劃能夠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促進鄉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最后,鄉村規劃能夠提升鄉村的居住環境和生活品質,增強鄉村吸引力和競爭力。
三是鄉村振興,要強化產業興旺,著力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在推進鄉村振興的實踐中,要積極響應發揮多重國家發展戰略疊加優勢,通過優化鄉村產業的定位,引導企業、人才、資金等資源向鄉村地區合理配置,形成鄉村產業集聚效應。促進鄉村內部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及產業鏈延伸與輻射,帶動鄉村相關產業的發展,實現區域經濟的聯動增長。
(作者單位: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中共安徽省委黨校(安徽行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