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中國電信收購國盾量子;光伏巨頭陽光電源收購泰禾智能;頭部零食企業三只松鼠并購愛折扣、愛零食……
2024年12月,安徽省政府出臺重磅文件,明確提出企業并購8項重點任務;同時,證券機構忙著牽線搭橋,各種并購研討會、座談會紛紛召開。
2024年下半年以來,政企金各界一連串動作密集出現,地方政府和資本界都在熱議:并購重組為什么這么火?安徽又將怎么干?
01
“安徽為何不能再錯過?”
我們先說說什么是并購重組。并購重組是資本圈與投資界的常用詞匯,指企業間的合并與收購,兩個企業合并成一家,或是一家企業取得另一家的控股權。
比如,世界500強雀巢以多元化并購起家,如今營收已達7000多億元;中國南車吸收合并中國北車后,中國中車成為全球最大的軌道交通設備制造商。不同形式的并購,往往會帶來“1+1>2”的倍增效應。
梳理我國A股的并購歷史會發現,主要經歷了2006-2007年央企上市潮、2012-2016年互聯網并購潮和2019-2021年科技并購潮。
相比前三次并購浪潮,2022-2023年上市公司實施并購重組的力度并不大。轉折點發生在2024年,并購重組再次引起政策層與市場各界的關注。
2024年4月,國務院印發資本市場的第三個“國九條”,提出要“加大并購重組改革力度,多措并舉活躍并購重組市場。支持頭部機構通過并購重組、組織創新等方式提升核心競爭力?!?
6月,證監會發布“科創板八條”提出,“支持科創板上市公司進行產業鏈上下游并購整合,提升產業協同效應?!?
更大力度的推進在9月,證監會發布“并購六條”提出,“支持上市公司向新質生產力方向轉型,鼓勵跨行業并購。”
國家層面系列政策的密集出臺,釋放出一個強烈信號:并購重組已成為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2024年安徽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論壇上,并購成為熱議的話題。
從全球產業發展來看,并購重組契合國家戰略需求。中國傳統產業的紅利期逐漸消退,高新技術企業站在了時代的風向標上,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需要打造一批世界一流企業。
在2024年11月舉辦的安徽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論壇上,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宋志平在演講中說:“截至2024年10月,中國有上市公司5380多家,巧合的是,美國現有上市公司也是5380多家,但與美國企業相比,中國企業市值差距較大,且股權融資比重高,而美國企業并購更活躍,中國企業并購積極性有待提高。”
從經濟結構轉型來看,并購重組是經濟發展的內生需求。當前行業產能過剩,傳統上市企業占比過大。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以產業驅動的并購將成為主流趨勢。通過并購重組,可以實現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的資源優化配置。
從資本市場環境來看,IPO收緊,企業上市門檻明顯提高。據Wind數據統計,2024年A股市場已成功上市新股數量為100家,相比2023年的313家、2022年的428家、2021年的524家,數量明顯減少。但是,許多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的訴求仍然強烈,并購重組就成為資產證券化的另一大通道。
數據是最直觀的體現:“并購六條”發布之前,上市公司并購交易單數為29單;但在2024年9月24日至11月30日,短短兩個月的并購交易單數,就達到38單,超過了前三個季度的交易單數。
企業利用這一工具,整合上下游產業鏈,能明顯增強自身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最后從地方來看,上海、安徽、深圳等省市都緊跟國家政策出臺了政策舉措。策叔注意到,安徽是繼上海之后,第二個在省級層面出臺的推進并購文件。
安徽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和新興產業聚集地,在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高端裝備制造等多個戰新產業,都已形成較為完善的產業鏈集群。這些串珠成鏈的產業集群,為企業并購提供了最佳土壤。
“其時已至,安徽不能再錯過?!倍辔蛔C券公司負責人和投資界大佬,表達了同樣的觀點。
位于蕪湖的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
02
怎樣找準最佳“拍檔”?
奇瑞汽車加大海外市場布局力度,
合肥產投并購文一科技,
富煌鋼構開啟跨界收購……
安徽企業的一系列動作,不斷驚艷投資界。
可以說,并購重組的氛圍感,已經拉滿,并購也讓更多皖企找到了自己的最佳“拍檔”。而最為人樂道的,就是并購重組的“四棵樹”打法。
一是小樹變大樹,支持硬科技企業發展。創新是安徽最閃耀的名片。通過科大硅谷、濱湖科學城等轉化樞紐,積蓄了一流的科創資源,匯聚眾多科創企業。
截至目前,安徽共有A股上市企業184家,居全國第7位,有24家科創板上市企業,位于全國第6位,形成了科創資源的集聚效應和良好的科創生態。
“科創板八條”提出要大力扶持“硬科技”企業發展,這為安徽在并購重組“黃金期”中搶占先機,帶來了政策利好。
坐落于合肥高新區的國盾量子,在量子通信、量子計算等領域已達到行業領先水平,擁有高度的行業話語權。這家量子龍頭企業,最近來了一場和萬億央企中國電信的“雙向奔赴”。
“國盾量子通過和央企‘聯姻’,既有利于增強中國電信的通信實力,拓展業務方向,也緩解了國盾量子的經營壓力,保證企業能夠行穩致遠。”國元證券公司董事會秘書李洲峰說。
二是獨木變森林,鏈上企業“百花齊放”。行業間無序競爭、內卷激烈,直接導致做企業的初衷不是為產品質量,而是為了快速的銷量,一大批小微企業也會在競爭中死亡。為避免惡性競爭,鏈上的“小弟們”就要倚靠“大哥”幫忙,讓行業前端的大企業,整合上下游企業,從而提高產品質量和企業的生命周期。
在這方面,三只松鼠多箭齊發,一舉收購了愛零食、愛折扣和致養等零食企業,走出了一條“內生增長,外延并購”之路。“三只松鼠的并購,不僅是考慮并購能為我們帶來什么,也會考慮松鼠能為對方做什么。讓更多企業有機嵌入到松鼠的產業鏈生態,從而達到1+1>2的效果?!比凰墒髴鹜恫控撠熑朔治稣f。
策叔注意到,在三只松鼠發布的2024年度業績預告中,預計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102億至108億元,同比增長43.37%至51.80%。三只松鼠能夠重回百億,和并購有著很大關系。
三是老樹發新芽,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雖然安徽在多層次資本市場上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安徽上市公司大約78%的市值還都集中在傳統行業。傳統行業仍占主導地位,產業結構迫切需要轉型升級。
新興產業是蘊含新質生產力的高地,通過并購將新興產業力量引進到傳統企業,就像暮年的老人激活了新的“造血干細胞”,精神再次矍鑠起來。
奇瑞汽車“出?!?
四是大樹架新枝,皖企揚帆出海。以海螺水泥、奇瑞汽車、陽光電源、中鼎股份為代表的大型企業,不僅積極布局國內業務,同時積極開拓海外并購。
全球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百強中鼎集團,通過海外并購和反向輸出,走出了一條極具特色的全球化之路。自2008年以來,中鼎股份累計斥資60億元進行海外并購,實現了在全球20個國家和地區同步研發、生產、配送的經營布局。目前,中鼎集團已成功進入寶馬、奔馳、大眾和通用等國際品牌的全球供應鏈體系。
對中東、拉美、非洲地區而言,安徽擁有先進的制造業集群,通過揚皖所長,海外并購將是下一片產業轉型升級的藍海。
隨著政策推進,安徽正逐漸成長為并購重組的“新銳”,有打法、敢行動,最關鍵的是打造了并購重組的資本市場生態。
策叔先從一家行業組織說起。
03
誰來做“牽線的紅娘”?
2024年12月,安徽并購聯合會籌備成立。
看成員構成,既有安徽省內行業協會、投資機構、金融機構、中介服務機構,也有上市公司及專精特新“小巨人”等。
看成立宗旨,提出要“聯合安徽力量,對接全球資源,促進安徽省企業并購重組活動健康發展,提升并購重組效率和成功率,推動產業融合與升級,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
梳理安徽推進并購的脈絡發現,這只是整盤大棋中落下的一子。
如今在安徽,“政、產、資、金”各界合力,刮起了并購重組的陣陣春風。
這股春風,來自于有為政府的推動。
2024年12月,安徽省政府出臺了一份重磅文件——《關于支持企業開展并購重組的指導意見》,明確重點支持優質企業并購重組、重點領域并購重組、跨區域并購重組等三大并購重組方向;提出了八項重點任務。
其實,安徽早已謀劃已久:建立支持企業開展并購重組協調工作機制,由省政府負責同志任召集人,省有關單位負責同志為成員,統籌推進全省企業并購重組工作;
大力推進企業上市“迎客松計劃”,全省陸續召開“以高質量并購重組助力企業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專題培訓會”“并購基金座談會”等;
“在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尊重企業意愿的前提下,全力當好并購重組政策的‘宣傳員’‘輔導員’、助企并購的‘協調員’‘服務員’?!卑不帐」I和信息化廳副廳長羅文杉說道。
政府頂格推進、頂層部署,彰顯了安徽實施并購重組的決心與魄力。
其次是金融投資機構的助力。
并購重組,要用資本的力量干事、市場的邏輯謀事。每一個成功的并購案例,都離不開金融投資機構的助力。談及在并購過程中扮演的角色,許多投資人笑稱自己是并購重組的現代化“紅娘”。
“企業需要什么樣的資產,我們就會主動去幫忙匹配和挖掘。當牽線搭橋的兩家企業成功‘聯姻’卻沒有錢買房子時,國元也會‘慷慨解囊’,幫助企業下一步的發展。”國元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胡偉形象地說。
策叔在采訪時獲悉,“安徽已相繼設立了并購重組基金、S基金,鼓勵各類省內外耐心資本和長期資本參與安徽并購重組基金組建?!卑不帐「咝峦犊偨浝聿茱w認為,“發揮基金的引領作用,為企業做大做強注入源頭活水,加快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
最后是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
機會不會自己找上門來,只有企業主動找機會,更多企業開始謀求新一輪的并購合作。“安徽企業參與并購重組的熱情,被點燃了!”這是許多政府領導、投資人和企業家共同的感受。
“并購重組是一次難得的發展機遇。中國的招商從土地招商、稅收招商,轉向資本招商,下一步全國開始進入到并購招商的新時代。安徽科技企業眾多,并購機遇也多。”在2024年安徽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論壇上,廣慧并購研究院院長、廣慧并購投資聯盟主席俞鐵成說。
當然,并購重組絕非簡單的企業合并,如何實現業務的有效協同、文化融合和管理對接,在這些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可以預見,并購重組在2025年還將是一場重頭戲,安徽又將上演怎樣的精彩戲碼?讓我們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