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經濟增速重回全省第1、總量邁上5000億元臺階的時刻,蕪湖,出人意料的沒有“開香檳”慶祝,而是自我加壓,提出推動經濟總量占全省比重、在長三角排名、在全國位次進一步提升的目標。
今年以來,圍繞“三個進一步提升”,蕪湖市進行了一系列部署和動員,要求“擰緊發條、爭分奪秒”“打出新攻勢,跑出加速度”。
“我們致力于打造全省第二座萬億之城,5000億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作為省域副中心城市,蕪湖要為全省發展做貢獻、挑大梁?!笔徍形瘯泴幉ǜ嬖V《決策》。
訪談中,寧波對于城市如何吸引人才、如何抓創新,如何發展產業、優化營商環境等,都有獨到的見解。從主政者的所思所想中,人們對當前城市競爭發展態勢會有更深刻的理解,也可以真切感受到安徽“第二城”的發展脈動。
“城市競爭歸根結底是人口、人才的競爭”
2024年,在蕪湖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經濟總量邁上5000億元臺階,蕪湖坐穩了安徽“第二城”的寶座。3年跨越1000億,更讓蕪湖堅定了“往前趕”的信心與決心。
“省委、省政府對蕪湖發展寄予厚望、充滿期待,要求蕪湖為全省發展多做貢獻,我們深感重任在肩、使命在肩,正在加快推進創新之城、汽車之城、智算之城、樞紐之城、歡樂之城、幸福之城‘六個之城’建設,全方位提升城市能級和綜合實力?!睂幉ㄕf。
“如何為全省發展做貢獻、挑大梁?經濟增速要明顯高于全省,才算做貢獻;從長三角41個城市經濟總量排名來看,未來蕪湖要進入前10位,才算挑大梁。目前差距比較大,還有漫長的道路要走?!睂τ谑徍陌l展之路,寧波有清醒地認知。
在他看來,城市發展狂飆突進的時代結束了,但蕪湖還是要爭先進位、努力往前趕。
近年來,蕪湖把常州作為對照學習對象,全力縮短差距。兩個城市有些相像,都是面積較小、人口較少、以制造業為主的城市。相比常州,蕪湖一個重要的差距就在于人口。2024年末,常州常住人口538.6萬人,而蕪湖僅有379.7萬人。
“人口規模是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重要體現。城市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口的競爭、人才的競爭。只要人口特別是年輕人口在不斷增加,城市發展就有后勁、有活力、有未來?!睂幉ㄕf。
蕪湖市把引人才、聚人口作為省域副中心建設的重要抓手,迭代升級“紫云英”人才政策體系,在全省率先組建人才發展集團,市領導帶頭赴全國各地開展“百所高校大宣講”,舉辦“紫云英人才日”“金秋人才周”等系列活動,打出引育留用“組合拳”,不斷提高對各類人才的吸引力、集聚力。2024年,蕪湖市凈增人口4.1萬人,新招引大學生數量突破10萬人。蕪湖市提出,力爭今后每年凈增8—10萬人,到2027年常住人口突破400萬人,長遠目標達到500萬人。
為了吸引、留住人才,特別是抓住“年輕人的心”,寧波提出運用“三感三力”全新思維,不斷提升城市規劃、建設、運營、治理水平,全面增強城市與人的情感鏈接,讓每一位工作生活在蕪湖的人都能實現“五個增值”。
“三感三力”,即設計感、娛樂感、意義感和故事力、交響力、共情力;“五個增值”為事業增值、財富增值、智力增值、健康增值、情感增值。
“城市與人不僅是物理空間的關聯,更是內在情感的交融。城市建設理念的升級,讓城市有了溫度感、幸福力,將成為城市最吸引人的‘磁場’。”寧波說。
“產業+科創”走出不一樣的路徑
如果說人才是城市發展第一資源,那么創新就是第一動力。創新一子落,發展滿盤活。
“實踐中我們深刻感到,創新有不同的路徑和模式,既有從‘0到1’的原始創新、基礎創新,也有從‘1到100’的應用創新、產業創新。蕪湖缺乏高能級的大學大院大所,沒有國字號的頂尖研發平臺,在原始創新、基礎創新方面先天不足。在這種情況下,必須揚長避短、錯位發展?!睂幉ㄕf。
蕪湖市以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為抓手,立足扎實的制造業基礎,充分發揮奇瑞等龍頭企業創新引領作用,探索一條“產業+科創”路子,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金服用”深度融合的科技創新體系。
“產業+科創”核心在企業?!捌髽I作為創新的主體,一頭連著技術、一頭連著市場,是推動科技創新成果向市場轉化落地的關鍵?!睂幉ㄕf。
蕪湖市堅持“雙招雙引”和自主培育并重,瞄準有控制力的產業鏈龍頭企業、有核心競爭力的專精特新企業和面向未來的科創型企業等“三類企業”,千方百計招引培育一批創新主體落戶蕪湖;深入實施高企和科技型中小企業“雙倍增”計劃、規上工業企業研發“雙清零”行動。
在科技創新體系中,人才和創新平臺是重要支撐。蕪湖市一手抓創新人才招引,一手抓創新平臺建設。
在創新平臺建設方面,蕪湖市聚力打造“鳩茲科創灣”,拿出最優地段布局建設數字經濟產業園、夢溪科創走廊等18個創新園區,每個園區同步規劃酒店、公寓、商業、文娛等配套設施,集科技研發、科創交流、商務休閑等業態于一體,營造更具黏性的創新生態。
同時,蕪湖市與上海交通大學合作共建上海交大蕪湖研究院;支持奇瑞整合資源組建開陽實驗室,打造集科學研究、技術開發與產品創新于一體的戰略科技力量;支持埃夫特、啟智智能機器人等龍頭企業與清華、中科大等高校共建研發機構,開展前瞻引領技術、關鍵共性技術研究。
蕪湖的創新打法也取得了顯著成績。在2024年國家創新型城市排名中,蕪湖躍居全國地級市第22位、較上年前進4位,過去三年累計前進10位,是長三角進位最快的城市,邁入創新強市“第一方陣”。
產業發展之道
產業是城市發展的核心支撐。近年來,蕪湖在產業發展方面亮點紛呈。特別是奇瑞集團2024年銷量達260.4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速居主流車企首位;出口114.5萬輛,創中國車企出口新紀錄。
“蕪湖立足自身基礎和比較優勢,加快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實踐中,我們重點競逐四條產業‘新賽道’。”寧波說。
汽車產業是蕪湖的首位產業,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也是四條“新賽道”之首。蕪湖舉全市之力發展汽車首位產業,集聚上下游企業2000多家,其中規模企業超過900家,去年汽車全產業鏈實現營收5840億元、增長31.4%。
“下一步,我們將全力推動整車、零部件、后市場‘三位一體’發展,加快構建汽車產業新經濟生態,打造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全球創新中心、全球供應鏈中心,力爭到2027年首位產業規模突破萬億大關,扛起安徽汽車產業版圖的半壁江山?!睂幉ㄕf。
在蕪湖“六個之城”總體布局中,智算之城是和汽車之城并重的產業支撐。在寧波看來,數字經濟是未來發展的最大風口、最大增量,誰抓住了數字經濟,誰就能在高質量發展的賽道上搶占先機。
蕪湖數據中心集群是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八大樞紐節點和十大數據中心集群之一,是長三角算力樞紐兩大數據集群之一和中部六省唯一的數據集群。2022年獲批以來,先后落地華為云、抖音、三大運營商等頭部企業算力產業鏈項目41個、總投資超3000億元。
“數字經濟領域頭部企業在蕪湖密集投資布局,這種集聚度在全國都是不多見的?!卑l展數字經濟,寧波信心十足。
蕪湖要競逐的另外兩條“新賽道”,是智能機器人和低空經濟。在智能機器人“賽道”,蕪湖是首個國家級機器人產業發展集聚區,經過10多年持續培育,已經集聚企業300多家,去年實現產值超400億元,產業綜合實力居全國第7位。在低空經濟“賽道”,蕪湖是全國首批通航產業綜合示范區,集聚了200多家企業,形成涵蓋整機、發動機、螺旋槳、航電系統、低空運營等全產業鏈。
競逐產業“新賽道”,在寧波看來,關鍵是圍繞上述“三類企業”,通過“雙招雙引+自主培育”,進行延鏈補鏈強鏈,光有產業鏈還不行,還要形成集群?!叭绾尾拍苄纬杉??關鍵是要有體量和密度,所謂密度就是產業集聚度要高,集聚度不高,就不能形成集群。當產業規模和密度達到一定程度后,就會逐步形成產業生態。”寧波說。
對于產業生態,寧波的理解是產業集群內擁有自我循環、自我提高,新陳代謝、持續發展的能力。在一個優良的生態系統里,“三類企業”每天都會誕生,從而形成一種自我發展的體系。在寧波看來,圍繞“三類企業”抓產業鏈和產業集群,最終形成產業生態,這就是產業發展之道。
“好的營商環境是要為企業賦能”
好的營商環境是城市保持持久競爭力的關鍵。近年來,蕪湖市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創新打法。
從2021年3月開始,蕪湖市創新推出“暢聊早餐會”,每周末市委或市政府主要領導與企業家餐敘,面對面傾聽企業訴求,并建立督查督辦和回訪機制,形成“頂格傾聽、頂格協調、頂格落實”的工作閉環?!霸绮蜁问届`活、簡單,互動性強,準確說不是‘會’,更偏重于‘聊’,既是工作交流,更是情感交流;不僅是政企溝通平臺,還是‘雙招雙引’平臺,更是共謀發展、開放包容的平臺?!睂幉ㄕf。
從實踐來看,“暢聊早餐會”能取得實效,關鍵在于市領導頂格推進。在寧波的微信列表里,有很多企業家好友。企業家有問題可以隨時給他發微信,他沒有不回的。每天晚上11點,寧波都要清理微信,對于白天不能及時回復的信息,晚上統一回復,真正做到“服務企業無小事”。
今年,蕪湖市被批準為全省唯一的“綜合查一次”改革試點市,目前已發布四批“綜合查一次”聯查事項清單,入企事項減少至原來的五分之一。蕪湖市還創新建立了“1%工作法”、惠企政策網上超市、“人民城市體驗官”等為企服務機制,14個營商環境重點指標達到全國一流水平、居全省首位。
“除了為企服務,優化營商環境更重要的是為企業賦能?!睂幉ㄕf,蕪湖市提出建設“八大平臺”,即構建以產業平臺為核心,以創新平臺、智慧平臺為支撐,以金融平臺、政策平臺、人才平臺、場景平臺為保障,以生活服務和社會治理平臺為著力點的工作體系,就是為市場主體賦能。
“優化營商環境不能局限在淺層次的為企服務,而要提供更深層次的服務。好的營商環境關鍵是要能為企業發展賦能?!睂幉ㄕ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