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域雖小,力量很大。
從長三角的蘇州玉山鎮、珠三角的東莞長安鎮,再到京津冀的保定白溝鎮、中部地區的許昌靈井鎮、安慶源潭鎮……2萬多個鄉鎮星羅棋布,為中國經濟發展貢獻了一股不可忽視的“鎮”力量。
這些鄉鎮是連接城鄉的節點,通過找準自身定位,做強特色產業集群,以專注和專業撬動市場,憑借特色產業書寫出動能強勁且極具韌性的發展傳奇,成為區域經濟發展中活力澎湃的“細胞”。
當前,鎮域經濟作為區域競爭新優勢塑造與城鄉融合推進的關鍵環節,在推進新型城鎮化、鄉村全面振興與新型工業化中起著關鍵作用,各地已形成“省統籌、市主導、縣主抓”的發展格局。
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分類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繼續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促進城鄉融合發展。今年8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對外公布,明確提出因地制宜發展小城鎮。適時調整擴大經濟規模大、人口增長快的縣級市和特大鎮經濟社會管理權限。這為構筑新型城鄉關系指明了方向,也為推進鄉鎮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這樣的背景下,面對全國2萬多個鄉鎮,我們亟需思考:“小鎮”何以成就“大業”,怎樣激活強大“鎮”能量?
為解答這個問題,本刊記者走進安徽源潭鎮、下塘鎮等“隱形冠軍”鄉鎮,解碼鎮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范式;剖析廣東、浙江、江蘇等經濟大省推進鎮域經濟發展的路徑與打法;透視安徽鄉鎮綜合競爭力百強榜單;對話業內知名專家,全方位挖掘“鎮”力量崛起的底層邏輯與創新路徑。
我們期待,通過這些宏觀與微觀相結合的觀察,立體呈現全國鄉鎮的真實脈動與活躍態勢,展現中國經濟廣闊的發展空間和蓬勃向上的活力。